论文摘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同,在竞争中所展现的能力就有差距。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目前正向世界贸易强国跨越。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不得不面临出口效益低下和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难题。要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认真审视我国外贸发展状况,细致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它包括国家、产业、企业和产品四个层次,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分五章对我国外贸竞争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是外贸竞争力的含义和来源分析。分析外贸竞争力相关概念内涵和相互关系,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分析外贸竞争力的理论来源,然后分析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形成。第三章是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介绍日本、韩国和德国提升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和措施及其给我国的启示。第四章是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评价。在建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贸易时间序列统计数据,采用单项指标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弄清我国外贸竞争力水平、地位和差距。第五章是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在相关国际贸易竞争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日本、韩国和德国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和外贸竞争力状况,提出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子中,数量因素贡献较大,而质量和效益因素贡献较小,外贸增长潜力比较强劲。我国出口商品在质量上缺乏竞争力,贸易效益较低,但依靠数量扩张弥补了商品质量上的不足。我国外贸竞争力呈逐年增强态势,但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初级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工业制成品竞争力逐渐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已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强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贸易条件在逐年恶化,贸易利益没有与贸易数量同比例增长。产业内贸易已超过产业间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大多属于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并未得到同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流通和研发环节处于劣势,在资本、技术和品牌方面与贸易强国差距较大。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是:实施竞争优势导向的平衡型外贸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完善外贸促进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培植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