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及其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及其溢出效应分析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了基于价值链的全球布局,从而达到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企业价值链特定环节竞争优势的目的。面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加速的战略性布局,中国企业应该借鉴跨国公司价值链全球布局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为价值链各环节寻求有利的区位。特别是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研发环节,在外商FDI技术溢出效果不尽人意的形势下,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获取型FDI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R&D要素。并且,进一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中国各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技术获取型FDI将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产业升级产生重要意义。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获取型FDI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领域:第一,技术获取型FDI的可能性与存在性;第二,技术获取型FDI的影响,即逆向溢出效应的存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得到了不少有意义的结论:不仅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成为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并且对于落后国家的企业而言,由于逆向溢出效应的作用,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获取型FDI同样可行;针对国家、产业和企业不同层次的实证分析,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多数都证明:技术获取性FDI的逆向溢出效应可以提高母国全国、产业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技术获取型FDI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主体、产业、区位、方式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是,对于我国技术获取型FDI的可行性和逆向溢出效应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没有进行实证的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博弈分析探讨我国进行技术获取型FDI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逆向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研究溢出效应发生作用的渠道和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在概括我国技术获取型FDI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技术获取型FDI带来的逆向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却发现: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不仅没有形成正的逆向溢出效应,相反地,却阻碍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四部分,分析了逆向溢出效应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的规模有限,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子公司或研发机构的吸收能力与嵌入能力不足,所获技术与国内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错位,可能存在对国内R&D投资的挤出效应,产业和国家层面的溢出机制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技术获取型FDI,不断加强中国技术获取型FDI企业的吸收能力与嵌入能力,加强国内溢出机制的建设的措施来增强中国技术获取型FDI逆向溢出效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小结
  • 第二部分 理论分析
  • 一、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的博弈分析
  • (一) 模型的建立
  • (二) “技术获取”效应的简化分析
  • (三) 扩展的博弈分析
  • 二、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逆向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 (一) 技术获取型FDI逆向溢出效应的过程分析
  • (二) 公司层面逆向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部分 实证分析
  • 一、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发展现状与特点
  • 二、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逆向溢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 (一) 模型的确定
  • (二) 数据的调整与计算
  • (三) 计量结果
  • 第四部分 对策分析
  • 一、原因分析
  • (一)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的规模有限
  • (二) 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子公司或研发机构的吸收能力与嵌入能力不足
  • (三) 所获技术与国内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错位
  • (四) 可能存在对国内R& D投资的挤出效应
  • (五) 产业和国家层面的溢出机制存在不足
  • 二、对策与建议
  • (一) 进一步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技术获取型FDI
  • (二) 不断加强中国技术获取型FDI企业的吸收能力与嵌入能力
  • (三) 加强国内溢出机制的建设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及其溢出效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