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与证型相关性研究

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与证型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临床辨证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11例,填写证候调查表。对所得证候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每个证型主症的程度差异。(2)变应性鼻炎的辨证分型:分别计算各分类的人数和百分比。表达各型所占变应性鼻炎患者总数的比例大小。(3)变应性鼻炎的次要症状和体征:采用百分比统计并进行分类,探讨变应性鼻炎证候特征及各证型的辨证要点。结果:(1)临床一般资料分析:变应性鼻炎以青年人好发,男女差异不大,以哮喘、慢支炎、食物过敏等并发症多见,有变应性鼻炎家族史的人好发。(2)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本次调查病例中发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以肺为主,虚证及虚实夹杂各半。比例较高的主证证型有肺虚(22.5%),脾虚(12.6%),肾虚(9.0%),肺经蕴热(26.1%),出现比例较高的兼证证型有:风寒犯肺(11.7%),风热袭肺(9.0%)、夹瘀(8.1%)、夹湿(15.3%)。(3)主要症状及体征与证型相关性分析:肺虚较脾虚、肾虚患者喷嚏症状明显;肾虚较其余三型流涕程度重,其余三型流涕程度基本相当;脾虚较肾虚与肺虚两型鼻塞程度较重;肺经蕴热型较其他三种类型鼻痒程度较重,兼证中鼻塞程度最重的证型为夹湿型,最轻为风寒犯肺型,两者差异较大。(4)各表征的百分比分析:得出各证型的诊断要素如下:肺虚证主要相兼症状为咳嗽、畏风,舌脉以薄白苔、细脉、浮脉为主;肺经蕴热主要的相兼症状为咽干舌燥,舌脉主要以黄苔、数脉为主;脾虚型主要的相兼症状为嗅觉减退、食少纳呆,舌脉以舌淡红,胖大有齿痕、苔腻,细脉为主;肾虚型主要的相兼症状为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寒冷天易发作,舌脉以舌体瘦小、苔白腻,沉脉为主;风寒犯肺主要的相兼症状为畏风、恶寒发热、寒冷天易发作,舌脉以薄白苔、浮脉为主;风热袭肺主要的相兼症状为咽干舌燥、咳嗽、恶寒轻发热重、动则易汗,舌脉以舌淡红、苔薄、脉浮数为主;夹湿型主要的相兼症状为咳嗽、咯痰色白、神疲倦怠、体型偏胖、头晕耳鸣,舌脉以苔腻、脉濡弱为主;夹瘀型以面色晦暗、鼻甲鼻腔有小血管增生、舌有瘀斑瘀点。结论:一、针对中医辨证的复杂性、主观性,本研究结合临床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进行调查,将其主要症状及兼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辨证要点,在临床辩证规范化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并给予中医在本病辨证上更为客观化的数据支持。二、结合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明确变应性鼻炎常见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调研对象与诊断标准
  • 1.1 调研对象
  • 1.2 诊断标准及辩证准则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辩证标准
  • 1.2.3 西医诊断标准
  • 1.2.4 症状、鼻甲肿大分级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制表
  • 3 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过程
  • 3.2 调查质量控制
  • 3.3 调研数据录入
  • 3.4 分析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1.1 性别比例
  • 4.1.2 年龄构成
  • 4.1.3 病史情况
  • 4.2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4.2.1 脏腑分布规律
  • 4.2.2 虚实分布规律
  • 4.2.3 证型分布规律
  • 4.2.3.1 主证分布规律
  • 4.2.3.2 兼证分布规律
  • 4.3 主要症状及体征与证型的相关性规律
  • 4.3.1 主证的统计数据
  • 4.3.2 兼证的统计数据
  • 4.4 各表征的百分比统计数据
  • 4.4.1 全部表征的百分比统计数据
  • 4.4.2 各型表征的百分比统计数据
  • 5 讨论
  • 5.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5.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5.3 一般资料的分析
  • 5.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 5.5 主要症状及体征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5.6 各表征的统计数据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相关论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应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研究[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08(02)
    • [2].“治未病”与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初探[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0(02)
    • [3].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0(02)
    • [4].谢强教授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变应性鼻炎[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08(04)
    • [5].温补肾阳治疗变应性鼻炎[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0(01)
    • [6].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真假寒热辨证的体会[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0(01)
    • [7].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03)
    • [8].以和利阳气为主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探讨[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03)
    • [9].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03)
    • [10].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1(03)
    • [11].微波治疗仪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对症状总积分影响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12].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9(11)
    • [13].等离子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远期随访观察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3)
    • [14].微信载体化亲情延续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者中的应用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03)
    • [15].孟鲁斯特钠联合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20(04)
    • [16].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3)
    • [17].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12)
    • [18].“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7)
    • [19].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6)
    • [20].以浅刺法为对照的感传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即刻疗效[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5)
    • [21].通窍鼻炎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7)
    • [22].蜂房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16)
    • [23].扶正祛风汤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9)
    • [24].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同通窍鼻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9)
    • [25].四川乐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 黑龙江医学 2020(10)
    • [26].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时间与疗效相关性调查[J].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1)
    • [27].变应性鼻炎未控制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01)
    • [28].复方鼻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05)
    • [29].上海某社区部分成年人变应性鼻炎防治现况和应对策略[J]. 上海医药 2019(08)
    • [30].不同儿童体重指数和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关系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  

    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与证型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