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豆粕来源广泛,营养丰富,是重要的植物性饲料蛋白源。但豆粕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极大地影响了它在幼龄动物饲粮中的大量使用。目前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法多以化学、物理方法为主,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存在安全性、成本高以及对豆粕中营养价值损失大等缺陷。本研究以微生物固态发酵手段对普通生豆粕进行发酵处理,研究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1.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四种菌种进行单菌发酵试验,采用多因素试验设计,研究接种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对各菌去除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脂肪氧化酶、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料水比1:1、接种量9%,发酵48h条件下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及植酸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36%和83.45%(P<0.01),此条件下脂肪氧化酶(lox1、lox2)也被完全灭活(P<0.01)。枯草芽孢杆菌在料水比1:1.2、接种量9%,发酵48h条件下对凝集素的去除率达到90%(P<0.01)。2.混菌发酵对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以普通生豆粕为原料,选用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混菌发酵,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混菌接种比例对豆粕各抗营养因子以及对小肽含量的影响,确定混菌发酵作用的主次菌种和最佳菌种接种比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酵母菌最佳接种比例分别为6%:4%:4%:4%,在料水比1:1、发酵24h,pH自然条件下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去除率达到75.89%、植酸去除率达到86.71%、大豆抗原蛋白完全去除(P<0.01)。在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效应中,枯草芽孢杆菌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极显著(P<0.01),蜡样芽孢杆菌次之,影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对植酸的去除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在对增加小肽含量的效应中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各菌在去除脂肪氧化酶、凝集素的效应中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混合发酵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最佳发酵条件研究。以普通豆粕为原料,菌种接种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酵母菌=6%:4%:4%:4%,设定4个5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起始pH值、含水量、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混菌发酵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1~1:1.2、发酵温度37℃、起始pH自然(6.5),发酵时间60h,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为10.21 mg/g,去除率达79.44%,植酸含量为0.07%,去除率为90.62%,凝集素含量为3.216μg/g,去除率达99.69%,脂肪氧化酶lox1活性为0.125,去除率达90%,而脂肪氧化酶lox2则被完全灭活。大豆抗原蛋白去除率达到95%,另外小肽含量也由2.7%增加至11.98%。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响应面法优化胶红酵母伴生的维生素C混菌发酵培养基[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02)
- [2].氮素及混菌发酵对苹果渣发酵饲料纯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7(01)
- [3].玉米苞叶混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J]. 饲料工业 2012(11)
- [4].混菌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组合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2(09)
- [5].融合魏斯氏菌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混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的香气物质特征[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5)
- [6].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2)
- [7].果酒酵母和异常维克汉姆酵母混菌发酵复合水果的风味物质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4)
- [8].一株非酿酒酵母分离鉴定及多菌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1)
- [9].混菌发酵对贵人香低醇甜白葡萄酒的香气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4)
- [10].混菌发酵对紫苏粕小肽含量的影响[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4)
- [11].金针菇、赤芝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检测[J]. 食品科技 2018(09)
- [12].单菌、混菌发酵果蔬饲料最佳工艺的研究[J]. 饲料工业 2014(21)
- [13].混菌发酵稻草在延边黄牛瘤胃中的降解[J]. 饲料研究 2012(02)
- [14].混菌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2)
- [15].固态混菌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制剂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12(02)
- [16].纤维素酶液体混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 [17].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发酵细菌纤维素和醋酸培养基[J]. 中国调味品 2016(02)
- [1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菌发酵乳中乳糖、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的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3)
- [19].绿茶茶汤混菌发酵过程中内质成分的变化[J]. 茶叶科学 2011(03)
- [20].混菌发酵绿茶产脂肪酶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01)
- [21].酵母菌和乳酸菌在生物发酵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 2020(10)
- [22].两株芽孢杆菌混菌发酵产芽孢条件的优化[J]. 中国酿造 2017(05)
- [23].共固定化多元混菌发酵苦瓜保健醋饮料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08(07)
- [24].混菌发酵对美乐低醇桃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8(11)
- [25].混菌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工艺条件优化[J]. 生物加工过程 2012(05)
- [26].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提高柑橘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03)
- [27].利用菠萝皮渣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质生物饲料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13(07)
- [28].混菌发酵菜籽粕制备多肽技术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5)
- [29].纯种发酵和混菌发酵对野木瓜果酒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10)
- [30].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对AA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兽医杂志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