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简称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患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主要是与近20多年来肥胖患病率,特别是腹型肥胖明显增加有关。腹型肥胖主要特征为腹部脂肪特别是腹内脂肪的沉积。但目前对腹部脂肪分布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脂激素表达变化与NAFLD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NAFLD患者临床特征、腹部脂肪分布、腹内和皮下脂肪及血浆中脂激素水平(adiponectin、visfatin)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脂激素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NAFLD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一、临床资料及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手术并签署试验同意书的患者45例,男性18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5.3岁;女性2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42.7岁。1、NAFLD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肝脏B超与肝病理学检测测量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HDL-C、LDL-C、ApoB、LPA1、FFA)、ALT、AST、ALB、PLT。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B超检查。术中取患者肝组织1g,皮下、网膜脂肪组织各3g。肝组织进行普通HE染色、MassonⅢ胶原纤维染色。对切片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NAFLD确定其F、G、S分级(F:脂肪肝分度,G:炎症分级,S:纤维化分期)。并根据肝组织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将所用患者依据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程度分为:F0对照组12例, NAFLD/F1组19例,NAFLD/F2组13例,NAFLD/F3组1例(肝组织脂肪变性占据所获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5%为F0;5%~30%为F1;31%~50%为F2;51%~75%为F3,F3组仅有1例,做统计学处理时将其归为F2)。2、NAFLD患者64排CT检测从上述4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16例,男性8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46.1岁;女性8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49.6岁。用64排CT自膈顶至会阴以下平面进行扫描。取4个平面(肝顶、肝门头侧、肝门尾侧和肝右叶下缘)测定CT值,每一个平面分别测定肝脏4个CT值及脾脏2个CT值。用相关软件测出脐平面腹部脂肪、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的面积,测量腹部脂肪、腹内脂肪、皮下脂肪的体积。3、NAFLD患者血清、腹内脂肪组织及皮下脂肪组织脂肪脂联素、内脏脂肪素检测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内脏脂肪素(visfatin)浓度,用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联素、内脏脂肪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二、结果:1.NAFLD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肝脏B超与肝脏病理学经双向有序R×C表的行与列的相关分析显示:在本组标本中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炎症、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F0组、F1组、F2组各组之间的ALT、AST、ALB、PLT相差不显著。Spearman’s相关分析得出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腰围(r=0.357,P=0.028)、腰臀比(r=0.463,P=0.002)成正相关。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TC (r=0.386,P=0.009)、TG (r=0.346,P=0.021)、LDL-C (r=0.415,P=0.005)、ApoB (r=0.433,P=0.003)、LDL-C/HDL-C(r=0.416,P=0.005)呈正相关。HDL-C、LPA1、FFA与肝组织脂肪变无显著相关。FPG、HOMA-IR脂肪肝组(F1组与F2组)均大于对照组(F0组)。本研究中B超的漏诊率为27.27%,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7.14%。2、NAFLD患者64排CT检测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肝脏CT值(r=-0.772,P=0.000)、肝脾比值(r=-0.703,P=0.002)与肝组织脂肪变成负相关。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成正相关的有脐平面腹部脂肪面积(r=0.857,P=0.000)、脐平面腹内脂肪面积(r=0.806,P=0.000)、脐平面皮下脂肪面积(r=0.532,P=0.034)、腹部脂肪总体积(r=0.514, P=0.041)、腹内脂肪体积(r=0.823,P=0.000)。其中脐平面腹部脂肪面积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关系最密切,其次为腹内脂肪体积和脐平面腹内脂肪面积。3、NAFLD患者血清、腹内脂肪组织及皮下脂肪组织脂肪脂联素、内脏脂肪素检测NAFLD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均随脂肪变程度的加重呈降低的趋势。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示:F1组低于F0组;F2组低于F0组;F2组较F1组有降低的趋势,相差不显著。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各组间相差不显著;网膜脂肪组织与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相差不显著。网膜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示:F1组较F0组有降低的趋势,但相差不显著;F2组低于F0组,相差非常显著; F2组较F1组有降低的趋势,相差不显著。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各组间相差不显著;网膜脂肪组织与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素的mRNA及蛋白表达相差不显著。三、结论:1.在NAFLD患者中,随着腰围、腰臀比及TC的增高,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加重;转氨酶高低并不能准确反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血脂中ApoB与NAFLD相关性高,可作为常规检测指标;2.肝脏B超未见异常的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能有脂肪变;随着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脏CT值逐渐减低;肝脾比值不能准确反映脂肪肝程度的差异。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NAFLD诊断中起关键作用;3.腹型肥胖与NAFLD发病密切相关,腹内脂肪堆积较皮下脂肪堆积更易患NAFLD;4.脂联素低表达促进了NAFLD的发生;NAFLD患者腹内脂肪组织分泌内脏脂肪素减少,加重了NAFLD的脂肪变程度。腹内脂肪组织分泌的脂激素对NAFLD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茯砖茶对NAFLD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06)
- [2].消脂护肝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临床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20(08)
- [3].十味调脂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05)
- [4].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及NAFLD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07)
- [5].维生素E、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8)
- [6].无创评估NAFLD肝纤维化的研究及其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08)
- [7].两种熊去氧胆酸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临床比较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6)
- [8].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2)
- [9].他莫昔芬诱发NAFL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J]. 甘肃医药 2020(07)
- [10].太极柔力球结合山楂茶饮对NAFLD患者的实验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4)
- [11].辛伐他汀对腹型肥胖患者NAFL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8)
- [12].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并发NAFLD的效果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4)
- [13].将转化医学引入NAFLD的中医药防治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3)
- [14].肥胖和/或NAFLD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J]. 医学与哲学(B) 2013(10)
- [15].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在NAFLD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J]. 重庆医学 2013(15)
- [16].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FLD的疗效和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18)
- [17].抵抗素对NAFLD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体内外机制[J]. 动物学研究 2012(04)
- [18].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NAFLD的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 2012(11)
- [19].NAFLD中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导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06)
- [20].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脂康治疗NAFLD的临床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05)
- [21].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植物甾醇摄入量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 2014(02)
- [22].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分布特点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8)
- [23].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血糖、血脂达标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10)
- [24].谷氨酰胺对NAFLD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定位的影响[J]. 肝脏 2014(09)
- [25].NAFLD合并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与哲学(B) 2013(04)
- [26].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3)
- [27].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NAFLD患者肝功能、脂糖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4)
- [28].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20(12)
- [29].银杏总黄酮对NAFLD大鼠生化指标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04)
- [30].游泳运动对肥胖及肥胖抵抗型NAFLD大鼠干预效果的对比研究[J]. 体育学刊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