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人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人电影,历史感,命运感,历史观
文人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牛蕾[1](2018)在《《无问西东》:文人电影中的历史观与命运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问西东》因拍摄时间距今有6年之远,甫一上映就引起热烈讨论。影片主演阵容强大,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张震、米雪等实力派影星联手,跨越四段时空,为观众讲述了清华百年校史中的爱与感动。作为一部文人电影,《无问西东》极富质感与文化内涵,从普通平民视角切入,展现民族危难与家国变迁下,富有责任感的一代中国人所作的选择。影片将宏大历史感与厚重命运感相融合,从民国时代、抗日战争、"文革"前夕和现代四个时(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8年04期)
周健[2](2018)在《“人”的文学到文人电影的改编叙事研究——以《推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文学和商业电影大肆兴起,传统"人"的文学和文人电影似乎正在失去一隅领地。一方面现代知识分子能够在"超然"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事文艺创作的同时,力争追求难能可贵的"介入",怀有严肃的社会使命感,是其突围的主观前提。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探究两种不同媒介的叙事规律以完成二者之间成功的叙事转换,是其突围的根本条件。小说《推拿》和电影《推拿》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情节结构方面都完成了较为出色的转化,灵魂相通而不失个性,具有范式意义。(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蒋芳,杨彦京[3](2017)在《由《不成问题的问题》看新文人电影的人物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电影是与戏人电影相对应的影视分类范畴,它与中国古典美学一脉相承,在艺术上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冲淡效果,在剧情上坚持非情节化叙事。随着民间文学的逐步流行,富有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成为电影重要的表现对象,文人电影也开始寻找向大众化转型的方法,"新文人电影"由此应运而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新文人电影依然采用传统的透视法,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去感情化的创作,却又吸取了民间文学的精髓,用大量讽(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24期)
柳青[4](2017)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上有几缕秋云,阳光从云隙发出一些不甚明的光;云下,存着些没有完全被微风吹散的雾。江水大体上还是黄的,只有江岔子里的已经静静地显出绿色。葡萄的叶子就快落净,茶花已经顶出一些红瓣儿来。”如果单看老舍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里这个段落,能理解电(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12-06)
戴薇[5](2016)在《《不成问题的问题》:新学院派“文人电影”的艺术回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编剧梅峰首部导演作品《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短篇小说,在金马奖中摘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主角",作为今年的"文人电影"备受关注。影片主题关注中国社会不成问题的问题,借古喻今,风格上重新回归国产老片的腔调,既有传统美学的融合,又有新时代文人的改编。它是本年度不容忽视的一部电影,表现了"新学院派"的视角和主张。为什么是老舍?为什么借鉴传统美学?为什么如此改编?《不成问题的问题》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和电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一提问。(本文来源于《电影世界》期刊2016年12期)
张丽[6](2016)在《由《柳如是》看文人电影的审美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创作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对于主流电影而言,文人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吴琦执导的《柳如是》作为"新文人"电影的代表,其上映为文人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曙光。《柳如是》濡染着浓郁的文人电影气息,具有极强的美学意义与审美张力,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这部影片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文章从叙事结构的松散表达、影像风格的细腻呈现、审美情怀的真挚流露叁个方面,分析《柳如是》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博[7](2015)在《《启功》:诗意纵横的文人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启功》是一部因诗意而动人的电影。由丁荫楠、丁震导演,马恩然、王馥荔、张绍刚、谢昀杉主演的《启功》,再现了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和国学大师启功的一生,运用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手法,让老年启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往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5-08-21)
姜凯丽[8](2014)在《东西方文学化电影的差异表达——以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文人电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学者加入到电影创作中使得东西方分别出现了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的"文人电影",两者在诸多方面均十分相似,对电影创作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差异:一是两者传达出的不同的社会诉求,二是两者风格迥异的美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2期)
张宪[9](2014)在《试论法国“作者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东西方影坛出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大批文人、作家开始加入到电影的创作中,电影开始向文学转化。他们的加入,使得以摄影、绘画、色彩为基础的电影创作多了文学技巧和叙事理念等深层次的元素。这一转变直接引发了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文人电影"的出现。本文将结合实例分别从法国"作者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产生的时间、背景,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二者间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2期)
董广[10](2013)在《《柳如是》——新文人电影意境奇观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历来是研究的重心和对象。本文以新文人电影《柳如是》为例,从意境奇观的美学呈现和对四种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探讨新文人电影意境奇观的建构。(本文来源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文人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文学和商业电影大肆兴起,传统"人"的文学和文人电影似乎正在失去一隅领地。一方面现代知识分子能够在"超然"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事文艺创作的同时,力争追求难能可贵的"介入",怀有严肃的社会使命感,是其突围的主观前提。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探究两种不同媒介的叙事规律以完成二者之间成功的叙事转换,是其突围的根本条件。小说《推拿》和电影《推拿》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情节结构方面都完成了较为出色的转化,灵魂相通而不失个性,具有范式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人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牛蕾.《无问西东》:文人电影中的历史观与命运观[J].电影评介.2018
[2].周健.“人”的文学到文人电影的改编叙事研究——以《推拿》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3].蒋芳,杨彦京.由《不成问题的问题》看新文人电影的人物塑造[J].电影评介.2017
[4].柳青.不成问题的问题[N].文汇报.2017
[5].戴薇.《不成问题的问题》:新学院派“文人电影”的艺术回望[J].电影世界.2016
[6].张丽.由《柳如是》看文人电影的审美情怀[J].电影文学.2016
[7].李博.《启功》:诗意纵横的文人电影[N].中国艺术报.2015
[8].姜凯丽.东西方文学化电影的差异表达——以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文人电影”为例[J].名作欣赏.2014
[9].张宪.试论法国“作者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的异同[J].名作欣赏.2014
[10].董广.《柳如是》——新文人电影意境奇观的建构[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