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以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绵阳11和川麦107以及川农19为对照,对协调型小麦品种川农17、川农12和川农18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形态学、解剖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探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分蘖的生长发育与小麦分蘖成穗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生长积累度日是衡量小麦生长的有效尺度,在生长周期相似的三个品种:川农17、川农19、川麦107中,川农17、川农12和川农18在T2---T7分蘖中,平均每个分蘖所需的GDD(Growing Degree Days after sowing)最少、在拔节期所需GDD最多,对于分蘖的成穗十分有利,但是川农17在孕穗期所需GDD较少,这样会对底小穗育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生长过程中,每个品种各个生长阶段持续时间不同,主茎单棱期持续时间较长有助于小穗数增加;拔节后较长的生殖阶段可以使可育子粒增多。 3.T0(胚芽鞘分蘖)分蘖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前期生长过程中,其茎尖的生长变异较大,对主茎生长锥生长具有一定的延迟作用,而在后期的生殖生长过程中,对主茎生长没有明显差异;对于一个能够成穗的T0分蘖而言,在没有环境因素影响时,其整个生长阶段的生长曲线与T3或T11分蘖的茎尖生长曲线类似。 4.分蘖出现的早晚并不能完全代表有效分蘖的多少,必须与其生长锥(茎尖)各个生长阶段持续时间长短联系起来,在主茎达到终小穗形成期时,二棱期成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最终的分界点。 5.二级分蘖出现顺序因品种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在出现时间和其生长锥(茎尖)生长之间具有一定的协调关系,是产生更多有效分蘖的主要原因,这对小麦产量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6.在同一播种条件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下,一般地非主茎优势生长的植株,各个分蘖同主茎小穗数是相等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立题的意义2 研究进展与现状2.1 以温度为尺度描述小麦的生长发育2.1.1 叶热间距(phyllochron)(热单位)2.1.2 播后积累生长度日(GDD)2.2 生长物质对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2.3 春化对小麦生长以及分蘖成穗的影响2.4 光周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2.5 温度对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2.6 光照对生长发育以及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2.7 水分对分蘖成穗的影响2.8 种植密度对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2.9 荫蔽作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2.10 植物营养对分蘖成穗的影响2.11 从整个生育过程来看小麦的分蘖成穗2.12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3 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3.2 方法3.2.1 田间实验3.2.1.1 分蘖的记述和标记3.2.1.2 GDD的调查3.2.2 室内实验3.2.2.1 材料的解剖与观察3.2.2.2 小麦生长阶段的描述(见附录照片)3.2.2.3 生长锥长度测量3.2.2.4 小穗数的记述4 实验结果4.1 六个小麦品种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积累生长度日GDD(growing degree days after sowing)的数变化(°F)4.2 六个品种中主茎生长与生长锥长度比较4.2.1 主茎生长锥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持续天数4.2.2 在终小穗形成期时,六个小麦品种中主茎生长锥的长度比较0的生长特点与主茎之间的生长关系'>4.3 T0的生长特点与主茎之间的生长关系0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4.3.1 T0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0与主茎之间的关系'>4.3.2 T0与主茎之间的关系4.4 一级分蘖出现的生长时间和茎尖生长4.4.1 一级分蘖的出现时间比较4.4.2 一级分蘖茎尖的生长4.5 二级分蘖的出现和茎尖生长4.5.1 二级分蘖出现的时间和出现顺序4.5.2 二级分蘖茎尖生长4.5.2.1 各个二级分蘖在主茎小花原基分化时的生长阶段4.5.2.2 各个二极分蘖在主茎达到终小穗时期时的生长阶段4.6 各个分蘖在主茎抽穗后生长与衰亡4.7 每个品种主茎和分蘖在药隔期时每穗的小穗数5 讨论5.1 GDD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5.2 主茎生育阶段持续时间长短对小穗的影响0生长特点及其对主茎的影响'>5.3 特殊分蘖T0生长特点及其对主茎的影响5.4 六个小麦品种一级分蘖和二级分蘖出现与生长对分蘖成穗的影响5.5 六个品种在两个不同生育时期小穗数的变化问题6 结语7 参考文献致谢附件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小麦论文; 分蘖出现论文; 主茎和分蘖生长锥论文; 穗分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