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

论文摘要

工程系统动力学研究施加于系统上的作用与系统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是近年来出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一个新方法,因该方法计算高效率等特性而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首次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作为工程系统动力学的一种建模方法进行工程系统动力学的系统研究,介绍了无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给出了线性多体系统典型元件的传递矩阵,时变非线性一般多体系统典型元件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用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解决线性多体系统振动特性的计算、正交性条件、响应等线性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解决时变、非线性、大运动一般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建立了控制激励单元传递矩阵和控制反馈单元传递矩阵,形成了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推广用于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解决延迟受控多体系统和无延迟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论述了工程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工程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而建立了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理论框架,并应用到工程实际。多管火箭定向器方位角的控制对多管火箭武器射击精度的影响非常大。本文以国防基础科研项目为背景,建立了通过控制定向器角运动来减小火箭弹起始扰动的多管火箭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了定向器角度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受控多管火箭炮发射动力学和密集度数值仿真,得到了定向器俯仰和侧偏角控制参数对俯仰角和侧偏角的影响规律,为在火箭炮定向器上加装控制集成模块控制火箭弹的起始扰动和射击精度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也表明了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1 绪论
  • 1.1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的提出和意义
  • 1.2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及国内外现状
  • 1.2.1 工程
  • 1.2.2 系统
  • 1.2.3 系统动力学
  • 1.2.4 多体系统动力学
  • 1.2.5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 1.2.6 工程系统动力学方法
  • 1.3 多管火箭定向器与起始扰动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文创新点
  • 2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 2.1 引言
  • 2.2 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 2.2.1 典型元件的传递矩阵
  • 2.2.2 坐标变换矩阵
  • 2.3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 2.3.1 线性化
  • 2.3.2 典型元件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
  • 2.4 本章小结
  • 3 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 3.1 引言
  • 3.2 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组成
  • 3.2.1 延迟控制
  • 3.2.2 控制力元件传递控制
  • 3.2.3 控制反馈元件传递控制
  • 3.2.4 普通不受控元件的传递矩阵
  • 3.3 链式、分叉、闭环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 3.3.1 链式系统
  • 3.3.2 分叉系统
  • 3.3.3 闭环系统
  • 3.4 典型线性受控元件的传递矩阵
  • 3.4.1 无延迟受控元件扩展传递矩阵
  • 3.4.2 线性延迟受控元件的传递矩阵法
  • 3.5 受控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 3.6 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算例
  • 3.6.1 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稳态响应
  • 3.6.2 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
  • 4.1 引言
  • 4.2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
  • 4.3 工程系统动力学模型
  • 4.3.1 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模型
  • 4.4.2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模型
  • 4.4 工程系统动力学模型求解步骤
  • 4.5 可控性,可观性
  • 4.6 本章小结
  • 5 工程系统动力学的工程应用─受控多管火箭系统发射动力学
  • 5.1 引言
  • 5.2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
  • 5.3 多管火箭炮各元件的传递矩阵
  • 5.3.1 地面至轮胎(轴)的传递矩阵
  • 5.3.2 轮胎(轴)的传递矩阵
  • 5.3.3 轮胎(轴)至车体的传递矩阵
  • 5.3.4 车体的传递矩阵
  • 5.3.5 方向机、高低机的传递矩阵
  • 5.3.6 回转部分的传递矩阵
  • 5.3.7 起落部分的传递矩阵
  • 5.3.8 方向角对应的坐标变换矩阵
  • 5.3.9 射角对应的坐标变换矩阵
  • 5.4 受控多管火箭炮系统传递矩阵
  • 5.5 定向器受力分析
  • 5.5.1 定向管所受外力
  • 5.5.2 燃气射流冲击力
  • 5.5.3 质心位置、惯量矩阵和质量变化
  • 5.6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数值仿真
  • 5.6.1 单管射击定向器受控和无控侧偏角和俯仰角的影响
  • 5.6.2 控制参数选择
  • 5.6.3 40管齐射时定向器受控和无控的密集度仿真
  • 5.7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瞬时耦合二阶多体系统的一致性及时滞效应[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0(01)
    • [2].基于区域分解的柔性多体系统高效并行算法[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10)
    • [3].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数控铣床误差建模[J].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5(01)
    • [4].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光电望远镜误差建模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08)
    • [5].变拓扑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动力学研究[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3(01)
    • [6].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09(06)
    • [7].移位算子及其对多体系统结构的描述[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05)
    • [8].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的柴油机配气系统动力学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9].平面柔性多体系统正碰撞动力学建模理论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 2010(06)
    • [10].火箭滑橇的多体系统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及仿真[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8(04)
    • [11].刚-柔-热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 应用力学学报 2012(05)
    • [12].柔性曲梁多体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 力学进展 2011(06)
    • [13].欠驱动漂浮基空间多体系统的递推动力学[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5)
    • [14].柔性多体系统多点碰撞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9(10)
    • [15].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动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J]. 力学与实践 2011(02)
    • [16].考虑热效应的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09)
    • [17].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含误差面齿轮齿面方程的建立及分析[J]. 机械传动 2014(11)
    • [18].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五轴加工中心综合空间误差建模及补偿[J]. 机床与液压 2014(19)
    • [19].车辆多体系统振动方程建立探讨[J]. 振动与冲击 2013(11)
    • [20].含区间参数的多体系统特征值问题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9(05)
    • [21].基于等效简化模型的柔性吊装多体系统动力响应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20(18)
    • [22].柔性多体系统设计灵敏度的高效计算方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 [23].大变形薄板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建模[J]. 应用力学学报 2010(04)
    • [24].考虑刚-柔-热耦合的板结构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建模[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6(05)
    • [25].大变形柔性多体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J]. 实验力学 2011(01)
    • [26].基于弹塑性接触的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 [27].某燃机低压压气机转子多体系统传递矩阵建模研究[J]. 燃气轮机技术 2012(04)
    • [28].多体系统中接触碰撞的仿真分析[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01)
    • [29].柔性多体系统混合递推动力学建模及实时仿真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01)
    • [30].基于多项式混沌方法的柔性多体系统不确定性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1(19)

    标签:;  ;  ;  ;  ;  ;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工程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