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彝族农村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彝族,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观念
彝族农村小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富,丁云洪[1](2012)在《彝族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33名彝族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观念问卷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归为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五方面的自我认识和看法;凉山彝族农村4~6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总体上不理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民族和性别因素在方差分析中主效应明显,可能与彝族学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文化背景差异及当地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关;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等观念显着影响数学问题解决观念。(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蒲培勇,马宏强[2](2010)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空间形式探析——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彝族自治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建设的现状,从空间形式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建设一所民族区域特色的学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结合地震而毁坏的迤沙拉小学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及方法,既融入了现代新型空间学校,又不失民族地区特色。(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李金富[3](2005)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数学新教材作为《标准》的理念、内容、要求的最直接的载体,其实验情况直接反映了《标准》的适应性状况。而农村的义务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工作难点和关键所在,从而《标准》在农村,特别在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的适应状况如何?是国家急切关注的问题、是社会急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标准》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试图从对彝族农村小学新教材实验的调查研究,展现教材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困难,以此研究《标准》在彝族农村地区的适应性。论文主要为: 1.分析《标准》第一、二学段的内容标准在教师、学生、教材和学校环境四个方面的要求。 2.《标准》的适应性调查,即凉山彝族农村小学数学新教材实验的调查。 调查发现:(1)《标准》在总体目标及分类目标上是符合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现状发展的;第一、二学段的内容标准较为适合少数民族农村小学的教学;(2)教师的观念有了变化,但对《标准》了解不多、不深;(3)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有了变化,但变化不大、存在形式化;(4)教师认为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好,但“数与代数”难度降低幅度大;“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层次没突出,新教材最大的不足是联系农村学生实际的素材太少;(5)学生认为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相对容易;学习“统计与概率”较困难;“实践活动"课缺乏农村实际素材,因此很少上,最难是解决问题;其次语言障碍影响他们的数学学(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彝族农村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建设的现状,从空间形式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建设一所民族区域特色的学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结合地震而毁坏的迤沙拉小学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及方法,既融入了现代新型空间学校,又不失民族地区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彝族农村小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富,丁云洪.彝族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
[2].蒲培勇,马宏强.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空间形式探析——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彝族自治镇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
[3].李金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