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从诗歌语言的角度考察中国现代新诗,试图为现代新诗的语言表述作整体的鸟瞰。在汉语诗歌从古典迈向现代的过程中,语言的转换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是现代新诗获得自我认同的主要尺度,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立足于发生学,从诗歌语言的角度来描述现代新诗的语言表述形态,可以为系统地把握现代新诗的整体审美特征以及汉语诗歌的内在走向提供较为合理的表述视角,并进而将现代新诗放在传统汉语诗歌和当代汉语诗歌的历史链条中考察其变迁意义。论文总共分三个部分,由导论、正文和结语组成。为了便于论文的叙述,导论部分主要侧重于对现代新诗语言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研究方式、方法等理论预设层面的内容的表述。传统的关涉现代新诗语言问题的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静态语言学,也就是从单纯的语词逻辑、语法层次等相对恒定的语言层面来阐释现代新诗的音韵、节奏乃至词汇选择,这种语言视角尽管为现代新诗的语言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样也带来诸多分析上的弊端,它的这种定型的归纳和抽象的规则化分析方法无法更好地切入到以自由和随即为表述特征的现代新诗语言,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现代新诗语言的进一步认知。本论文立足于结构语言学、符号学、发生学以及接受心理学等各个学科层面的相关知识,将语言视为一种动态的表述过程,而非静态语言学的单纯表象。导论在梳理现代新诗语言研究现状的过程中,特别指出了历史研究上的二元对立思维和他者阐释所带来的研究视野的偏狭,指出各个阐释体系本身所坚持的逻辑起点的“绝对正确性”给现代新诗的阐释带来的困境。从现代新诗的整体角度出发,阐释出以诗歌语言作为新的阐释切入视角和逻辑起点的必要性。从语言的角度对现代新诗作了较为合理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摆脱了传统的非诗化的划分尺度,回归到现代新诗自身。导论为整个论文的写作确立了创新的问题意识和简洁、突出创新点的行文方式,从而奠定了整个论文的写作基调。论文第一章旨在为论文的展开提供概念理论预设。在总结传统汉语诗歌和西方诗歌的文本实践后,论文将表述“悖论”作为诗歌语言的本质内涵,并进而认为诗歌语言的外在目的就是从语言媒介本身的特性出发采取各种语言表述策略来实现诗歌语言的这种本质,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诗歌语言表述形态。另外,不同的语言媒介决定着诗歌所采取的语言策略,因此这一章还探讨作为现代新诗的语言媒介的现代白话的基本内涵,从而为更好地论述现代新诗的语言表述提供了语言前提,认为语言表述的时间性、语词意义的重新澄明和现代语法规范的建立是现代白话的本质内涵,并以对比的方式考察了现代白话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以及文言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界定完诗歌语言的本质和现代白话的语言实质后,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提出了现代新诗的“整体隐喻化”的语言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汉语诗歌解读教学方法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2].汉语诗歌:新旧之间的断裂如何修补?[J]. 社会科学论坛 2020(04)
- [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话语样态[J]. 民族文学研究 2020(04)
- [4].偏离·繁复·精确——论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特质[J].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6)
- [5].诗歌音乐形式及历史考究——评《寂静之音——汉语诗歌的音乐形式及其历史变迁》[J]. 语文建设 2020(16)
- [6].浅谈汉语诗歌英译——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2)
- [7].新世纪汉语诗歌的无限可能性[J]. 星星 2016(32)
- [8].主持人的话[J]. 青春 2016(12)
- [9].祁十木的诗[J]. 广西文学 2016(11)
- [10].C教授[J]. 诗潮 2017(03)
- [11].踏春去来[J]. 诗潮 2017(03)
- [12].在经验抵达形式的中途[J]. 清明 2017(02)
- [13].主持人语[J]. 诗歌月刊 2017(03)
- [14].“典型”立场论——赶路精神与当前汉语诗歌尊严之我见[J]. 作品 2017(04)
- [15].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J]. 大观 2017(06)
- [16].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J]. 大观 2017(04)
- [17].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J]. 大观 2017(02)
- [18].主持人语[J]. 诗歌月刊 2017(08)
- [19].诗,要有不能置换的“我”——一次基于“组装”的批评尝试[J]. 诗歌月刊 2017(09)
- [20].主持人语[J]. 星星 2017(26)
- [21].整体主义逻辑与“业余精神”——理解汉语诗歌与诗学的一个视角[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2].汉语诗歌的细读方法[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5)
- [23].汉语诗歌正处在精神收缩期[J]. 红岩 2010(01)
- [24].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诗选[J]. 诗选刊 2010(04)
- [25].汉语诗歌英译中的四个难题[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5)
- [26].从菜蔬到芳草:汉语诗歌隐喻之滥觞[J]. 中国韵文学刊 2020(03)
- [27].全球化语境下云南汉语诗歌呈现的独特品质[J]. 名作欣赏 2020(32)
- [28].现代汉语诗歌的隐喻策略——以“词”为着眼点[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9].读懂与说出:现代汉语诗歌黑暗书写的心理疗救机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4)
- [30].多元文化交织下的探索与迷茫——浅析新时期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J].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