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生长素信号转导因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毛白杨生长素信号转导因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论文摘要

生长素是发现最早、最经典的植物激素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研究生生长素信号转导有利于解释生命现象和揭示生命机理。杨属(Populus)是木本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熟,具有基因组小(约500 Mbp)等特点,也是我国的优良树种。2004年毛果杨(P. trichocarpa)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文章以毛白杨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素信号转导因子基因在毛白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出3个相关基因,分别命名为PtPIN1、PtIAA1和PtTIR1。同源性分析显示,PtPIN1与苜蓿MtPIN1和拟南芥的AtPIN7的同源性分别高达82%和79%;PtIAA1与拟南芥Aux/IAA家族的AtIAA16的同源性最高(70%);PtTIR1与其他植物TIR类蛋白同源性也较高,最高的为葡萄(8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tPIN1属于生长素输出载体PIN类家族,PtIAA1属于生长素快速响应因子Aux/IAA家族的α亚族,PtTIR1属于F-box家族C4亚族的α组,编码生长素受体。为了解PtPIN1、PtIAA1和PtTIR1基因的功能,构建了它们的表达载体,并进行了PtTIR1的毛白杨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毛白杨生长素输入载体基因的PtAUX1表达载体,进行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RT-PCR检测PtAUX1和PtTIR1的转基因植株,分析转化植株表型和离体条件下的形态发生。超表达35::PtAUX1转拟南芥植株出现了匍匐生长,背向性实验中茎不发生90°向上弯曲。PtAUX1调节根的向地性,促进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对生长素IAA十分敏感。PtAUX1影响各器官的发育过程,普遍出现透明和增生,使表皮毛数目增多、较多的二叉分支,叶片卷曲、呈壳斗状;花器官畸形,如花萼边缘透明、卷曲、长有叶状结构、多处增生,花瓣透明、不张开、形状狭长或极短,改变了四强雄蕊的特性等,甚至有的雄蕊无花丝,花药粘状、散落困难。PtAUX1转拟南芥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果实。上述结果表明PtAUX1基因通过生长素极性运输,促进各组织、细胞对内源生长素IAA的吸收,进而参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形成,影响植株形态,以及表皮毛、根、茎、叶、花和果实各器官的形态和发育过程。35S::PtTIR1转毛白杨和拟南芥的表型结果显示,PtTIR1促进植株的生长,调节植株的向光性,不改变根的向地性但促进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影响叶片的发育。转化毛白杨过程出现显著区别于野生型的芽体,如初为玉白色的花瓣状芽体后局部出现红褐色,有的芽体为透明的棒状结构,甚至无菌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出现根上长芽的情况。这些表型与PtAUX1转拟南芥的表型有许多相似处,也符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结果说明PtTIR1通过调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分布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形成,促进植株的生长,调控向性反应,调节根和叶片的发育,可能参与了花器官的发育。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PtAUX1和PtTIR1基因的功能,证实了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PtAUX1促进生长素快速响应因子PtIAA1与生长素受体SCFPtTIR1复合体结合,由PtPIN1通过囊泡调节机制将生长素IAA及时输出体外这一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生长素诱导因子
  • 1.1.1 生长素原初诱导基因的类型
  • 1.1.2 生长素原初诱导基因的特征
  • 1.1.3 Aux/IAA 基因家族
  • 1.1.4 生长素原初诱导基因的时空表达
  • 1.1.5 生长素原初响应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 1.2 生长素极性运输
  • 1.2.1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 1.2.2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
  • 1.2.3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机理
  • 1.2.4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1.3 生长素受体
  • 1.3.1 生长素结合蛋白 ABP1
  • 1.3.2 拟南芥 TIR1 基因编码生长素受体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菌株和质粒
  • 2.1.3 酶和生化试剂
  • 2.1.4 PCR 引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取材
  • 2.2.2 植物组织总 RNA 的提取及检测
  • 2.2.3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2.2.4 纯化及加尾
  • 2.2.5 目的基因全长cDNA 的分离
  • 2.2.6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农杆菌
  • 2.2.7 农杆菌介导的毛白杨遗传转化
  • 2.2.8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 2.2.9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和表型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毛白杨生长素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1.1 毛白杨 PtPIN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1.2 PtIAA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1.3 PtTIR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2 PtPIN1、PtIAA1 和PtTIR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3.3 超表达PtAUX1 基因的表达分析及转拟南芥植株的发育和形态变化
  • 3.3.1 PtAUX1 基因在拟南芥各器官普遍表达
  • 3.3.2 PtAUX1 基因影响拟南芥植株的形态和根的生长
  • 3.3.3 PtAUX1 基因参与拟南芥叶和表皮毛的发育
  • 3.3.4 PtAUX1 基因影响拟南芥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
  • 3.3.5 PtAUX1 转拟南芥改变了果实的形态
  • 3.4 毛白杨 PtTIR1 基因的功能分析
  • 3.4.1 PtTIR1 促进毛白杨植株的生长
  • 3.4.2 超表达 PtTIR1 影响叶片的发育
  • 3.4.3 PtTIR1 的向性反应及对激素 IAA 的刺激反应
  • 3.4.4 超表达 PtTIR1 转基因系的再生芽体异于野生型
  • 4 讨论
  • 4.1 四个生长素因子基因的序列分析
  • 4.1.1 毛白杨PtAUX1 和PtPIN1 是生长素运输载体
  • 4.1.2 PtIAA1 基因是生长素快速响应因子
  • 4.1.3 毛白杨 PtTIR1 是生长素受体基因
  • 4.2 PtAUX1 和PtTIR1 参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形成
  • 4.3 PtAUX1 影响表皮毛的发育
  • 4.4 超表达PtAUX1 和PtTIR1 改变了叶片的极性建成
  • 4.5 PtAUX1 和PtTIR1 可能调控花器官发育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拟南芥全人工光源栽培条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3)
    • [2].碳酸氢盐胁迫对拟南芥根部基因表达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6)
    • [3].拟南芥花粉2种体外萌发方法的对比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5)
    • [4].蓝光和环境温度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J]. 生命科学 2016(12)
    • [5].1种简单方便的拟南芥发芽诱导新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2)
    • [6].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5)
    • [7].往事拟南芥[J]. 生命世界 2010(10)
    • [8].拟南芥lncRNA-At5NC056820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10)
    • [9].绒毡层发育和激素对拟南芥育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6)
    • [10].拟南芥与烟草细胞低温胁迫下的粘弹性变化规律与耐冷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7)
    • [11].“月球访客”拟南芥的防菌绝招[J]. 当代学生 2019(05)
    • [12].拟南芥和小麦中磷的利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 2018(11)
    • [13].中药复方提取液对促进拟南芥植物生长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5)
    • [14].拟南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0)
    • [15].不同密度下拟南芥的亲缘选择[J]. 生态学杂志 2016(12)
    • [16].拟南芥不同萌发时期结实种子的母体效应及其适应意义[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7].拟南芥叶长表型多样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1)
    • [18].小花——拟南芥花[J]. 电子显微学报 2016(01)
    • [19].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对拟南芥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0)
    • [20].人参亲环素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拟南芥中的抗盐活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5)
    • [21].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6)
    • [22].天山北部拟南芥生存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09(01)
    • [23].一种拟南芥基因高效编辑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06)
    • [24].二氧化硫增强拟南芥植株对干旱的适应性[J]. 生态学报 2018(06)
    • [25].“植物中的果蝇”——拟南芥[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0)
    • [26].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最新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06)
    • [27].转ZmHAK1拟南芥的表型及吸钾量[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8].过氧化氢参与拟南芥根部避盐调控[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9].一氧化氮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4)
    • [30].第30届国际拟南芥大会在汉举行[J]. 科学中国人 2019(13)

    标签:;  ;  ;  

    毛白杨生长素信号转导因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