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4~15岁儿童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双辽市4~15岁儿童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祁雪锋(吉林省双辽市卫生局吉林双辽136400)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235-02

【摘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是氟中毒研究工作中最简单、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通过对双辽市氟病区5个乡镇的4~15岁儿童,共10192名儿童的氟斑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饮水含氟量越高,儿童接触高氟的年龄越小;儿童患氟斑牙的危险性越高。同时随着饮用水含氟量的增加,患氟斑牙的人数也相应逐渐增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氟中毒病区范围内抽取了我市茂林、向阳、兴隆、服先、永加5个乡镇的所有4~1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选择标准为当地出生,并均在当地生长的儿童,剔除了曾经迁出又转入者,且不存在任何后天因素造成的釉质斑块或缺损,共调查了适龄儿童10192名。

1.2方法用口腔科执业医师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公卫执业医师按照Dean’s6级分类法和《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检查时要求自然光充足,用酒精棉签擦去牙齿颊面的外污染物,使牙面保持干燥。用清洁口镜检查牙齿唇颊面牙釉质损害状况,选择2颗病损最重的恒牙依其釉质面最重损害诊断分类。统计指标有氟斑牙(DF,dentalfluorosis)患病率(以Dean’s法诊断结果统计)、缺损型氟斑牙(DDF,defectdentalfluorosis)患病率(以《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的诊断结果统计,5度以上为缺损型氟斑牙)和氟斑牙指数(CFI,communityfluorosisindex)(按Dean’s法诊断结果计算)。

饮用水含氟量资料来源于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

1.3诊断标准氟斑牙Dean’s法诊断标准:(1)正常釉质半透明,表面光滑有光泽(记0)。(2)可疑釉质表面有光泽,但有少量的白色斑纹或散在的细小斑点,多见于上门牙;或在第一恒齿磨牙冠尖端有白垩状斑点(记0.5)。(3)极轻度釉质表面尚有一定的光泽,白垩改变尚轻,呈纸白样,牙体形状基本正常(记1)。(4)轻度釉质表面失去光泽,极明显的白垩样改变,呈粉笔样白色,牙体圆钝肥厚,有时牙齿边缘可带有少量淡黄色斑块(记2)。(5)中度此度根据明显的着色判定,在白垩状改变的基础上,牙齿(主要是上门齿)有明显黄色斑纹,占牙面在分之一以上,有时可见少数细小浅窝状釉质缺损(记3)。(6)重度主要表现为牙釉质表面有明显缺损,缺损呈块状,并出现在多个牙齿上,重者其全部牙齿均出现缺损,有的牙齿呈风化剥蚀状(记4)。

1.4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氟斑牙患病情况在10192名儿童中,总患病人数为3481人,患病率为34.15%。各年龄组儿童患氟斑牙情况。儿童在学龄前期就已经出现了氟斑牙,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各年龄组氟斑牙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2.17,P<0.005)。说明儿童接触高氟的年龄越小;儿童患氟斑牙的危险性越高。

2.2各类氟斑牙构成:在3481名氟斑牙患者中,轻度人数2371人,占68.11%;中度人数933人,占26.80%;重度人数177人,占5.09%。说明我市4~15岁儿童氟斑牙患者以轻度最常见,其次为中度,重度患者较少。

2.3饮用水含氟量与氟斑牙患病率关系:饮水含氟量的数值来源于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对上述5个乡镇的小口水井和手压水井的抽样检测,其井水深度多在8~15米。饮水含氟量与氟斑牙的发病关系。当饮水含氟量超过1.0mg/L时,氟斑牙患病率明显增高,且随着饮水含氟量增加,氟斑牙患病率相应逐渐增高。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4~15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为34.15%,且儿童在学龄前期就已经出现了氟斑牙。在居民饮用水含氟量越高的乡镇,儿童接触高氟的年龄越小;儿童患氟斑牙的危险性越大且病情越重。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次只进行了饮用水含氟量的测定,没有同时做土壤、粮食、水果及蔬菜等的含氟测定,因此不能完全肯定饮用高氟水就是儿童氟斑牙的唯一致病因素,还有必要对当地的土壤、粮食、水果及蔬菜等进一步做含氟测定。而且本市的小口水井和手压水井深多在8~15米,属典型的浅层地表水,我们分析这也是导致高氟水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避免饮用浅层地表水,而改饮用深层地下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卫生问题,避免饮用高氟水,以降低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

标签:;  ;  ;  

双辽市4~15岁儿童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