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达(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100)
【中图分类号】R9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96-02
针对我院2011年5月-2011年10月100份门诊处方进行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现将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1.抗生素应用不当的情况突出
100份调查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占40份。例如青霉素为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均为抑菌性抗生素,目前认为不宜合用,若同时应用,则细菌受到抑菌剂的作用后处于静止状态,使杀菌剂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使疗效降低。而调查的处方中青霉素或阿莫西林与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合用较多,实属不当。
氨基糖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小诺霉素等并用或先后联用,或与具有听神经毒副作用的药物与速尿并用的情况也较多出现,这种并用或联用都能使其毒性增加,加剧内耳损坏作用。还应注意抗组织胺药物可掩盖氨基糖类抗生素的内耳损害作用,使其早期毒副症状不易发现而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2.输液中药物配伍不当
目前,临床上为了给患者多次注射,常将几种药物混合在输液中静脉滴注,这种配合给药主观上是为了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减少患者痛苦或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但是这种配合注射剂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被忽视。
例如:氢化考的松与许多抗生素同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由于酸碱度改变,可使抗生素降效,同时由于溶媒改变,可出现溶液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有时溶液的澄明度虽然正常。但效价已将低,即发生了“潜在性变化”。因此,氢化考的松与一些抗生素不宜混合使用,最好单独使用。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的现象也较多,但是因为葡萄糖对氨苄西林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因此不宜使用,以免使氨苄西林效价损失太大,达不到临床用药目的。在有些处方中还有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滴注的,这种方法不应提倡,有实验证明,维生素C能影响氨苄西林的稳定性,原因是由于ph降低而使其失活。因此建议,在静脉滴注氨苄西林时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好。
3.联合应用不当引起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强
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可得到预期的协同作用,如果联合应用不当可导致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强。例如:解热镇痛消炎药与抗痛风药的并用或与激素类药强的松并用,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
双氯芬酸钠与阿司匹林并用时,两者都能引起胃肠道出血和溃疡,并用可使胃肠反应加剧。双氯芬酸钠与锂剂或地高辛合用时,双氯芬酸钠可能会提高它们的血浆浓度。强的松与阿司匹林并用,虽能增强抗风湿病的作用,但它们共有的致溃疡的副作用呈累加效应,严重时可使溃疡出血及穿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此类药物应避免并用,如果必须配合使用时应减量。
通过这次门诊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多药并用已是临床治疗领域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増高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能用一种药物达到治疗效果的不必用两种药物,合用的药物越多,相互作用的发生率越高。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滥用药物,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开展临床药学的学习,使合理用药的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