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研究

论文摘要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民族杂居区的村民自治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民族杂居区的村民自治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意义。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杂居区村庄的村民自治情况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困境进行了思考。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对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理论基础,分为民族的舶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民族杂居区的界定、民族杂居区的相关政治制度三节。民族杂居区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有别于汉族聚居区的自治情况,也有别于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基层自治情况。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村民自治制度的一般因素,又要考虑到区域内多个民族在政治、社会地位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实地研究归纳总结了新疆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现状,分别从村民民主选举、村民民主决策、村民民主管理、村民民主监督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民族杂居区的民主选举受到民族因素、宗教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干预,不少村民甚至表现出政治冷漠,使民主选举陷入困境。由于多民族杂居的特性,民主决策中存在着决策主体素质普遍不高、群体利益多元化使决策难以形成合力、决策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决策程序繁冗且缺乏双向互动机制等难题。民主管理又受到民族关系的影响,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呈现一体化的局面影响了村民自我管理的实现。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对掌权者有效的控制。第三部分是笔者针对现象分析提出的三点思考:民族杂居区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关系问题、如何走出村民政治冷漠的困境以及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是政治民主的前提,而政治民主是经济发展的目的,首先应当提升民族杂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物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政治民主建设。村民的政治冷漠对基层民主建设危害巨大,在不夸大虚高村民政治冷漠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庄经济,开展多种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文化活动是走出村民政治冷漠的有效途径。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应当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村委会是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其次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桥梁作用,最后弱化村民的狭隘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理论基础
  • 1.1 民族概念的舶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1.1.1 西方语境中的民族
  • 1.1.2 中文语境中的民族
  • 1.1.3 政治学视角的民族
  • 1.2 民族杂居区的界定
  • 1.2.1 民族杂居区的概念
  • 1.2.2 新疆民族杂居的现状及历史发展
  • 1.2.3 新疆民族杂居区的特征
  • 1.2.4 新疆民族杂居区的核心问题
  • 1.3 新疆民族杂居区的相关政治制度
  • 1.3.1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3.2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
  • 1.3.3 新疆民族杂居区的政治制度
  • 第二章 新疆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现状分析
  • 2.1 村民民主选举的现状分析
  • 2.1.1 杂居民族群体为什么要参与投票
  • 2.1.2 民族杂居区的村民委员会靠什么赢得选举
  • 2.1.3 民主选举的困境
  • 2.2 村民民主决策的现状分析
  • 2.2.1 决策主体整体素质不高,民主意识淡薄
  • 2.2.2 群体利益多元化,难形成决策合力,但易形成合作机制
  • 2.2.3 决策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影响当地全面发展
  • 2.2.4 决策程序繁冗、缺乏双向互动机制
  • 2.3 村民民主管理的现状分析
  • 2.3.1 村级管理体制
  • 2.3.2 权力运行机制
  • 2.3.3 民族关系对民主管理的影响
  • 2.4 村民民主监督的现状分析
  • 2.4.1 监督对象
  • 2.4.2 监督实施者
  • 2.4.3 监督内容与形式
  • 第三章 对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 3.1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 3.1.1 经济发展是政治民主的前提
  • 3.1.2 政治民主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 3.2 走出村民政治冷漠的困境
  • 3.2.1 政治冷漠的表现
  • 3.2.2 政治冷漠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危害
  • 3.2.3 如何走出政治冷漠的困境
  • 3.3 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 3.3.1 村委会是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
  • 3.3.2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桥梁作用
  • 3.3.3 弱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简析中国现阶段的政治冷漠[J]. 蚌埠党校学报 2010(04)
    • [2].政治冷漠症:一种政治参与的异化体[J]. 三江高教 2017(02)
    • [3].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理性思考[J]. 国际公关 2019(03)
    • [4].高校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继续教育研究 2018(02)
    • [5].基于“经济人”视角下的农民政治冷漠行为分析[J]. 领导科学 2017(02)
    • [6].居委会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影响因素——以汕头市潮阳区某社区为例[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6)
    • [7].浅淡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问题及解决方法[J]. 山西青年 2018(08)
    • [8].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J]. 教育探索 2014(08)
    • [9].台湾社会的政治冷漠现象[J]. 统一论坛 2013(05)
    • [10].从体制内“政治冷漠”角度看政府公共性流失的表现及探因[J].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04)
    • [11].利益分析视角下我国农民政治冷漠的原因剖析[J]. 统计与决策 2008(11)
    • [12].村级选举中村民政治冷漠现象的消解策略——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3].青年“政治冷漠症”陷阱——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三大纠结[J]. 人民论坛 2012(24)
    • [14].投票有奖:美国医治政治冷漠症的偏方[J]. 人民政坛 2009(04)
    • [15].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3)
    • [16].协商民主:政治冷漠症的扭转途径[J]. 商 2016(28)
    • [17].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以河北省平泉市为例[J]. 青年与社会 2019(25)
    • [18].国有企业职工政治冷漠的心理根源初探[J]. 当代经济 2010(11)
    • [19].政治冷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障碍——基于滇东五村村民自治研究[J]. 社会中的法理 2011(01)
    • [20].拉斯韦尔“精英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17)
    • [21].论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2(30)
    • [22].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冷漠原因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11)
    • [23].继续铺轨[J]. 中国企业家 2012(23)
    • [24].政治社会化理论视阈下高校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管控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4)
    • [25].文学不应“政治冷漠”——师力斌论[J]. 创作与评论 2014(16)
    • [26].浅析我国政治冷漠现象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 [27].在狂热与冷漠的两个极端中游走 警惕知识青年政治离心倾向——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岳庆平[J]. 人民论坛 2012(24)
    • [28].我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 学理论 2011(01)
    • [29].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冷漠及其隐忧[J]. 理论视野 2014(01)
    • [30].“政治冷漠”现象研究综述及其不足[J]. 学理论 2010(23)

    标签:;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杂居区村民自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