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作用机制 方法: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和MTT方法研究乌头碱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点对心肌细胞的影响;用H.E染色法、电子显微镜观察乌头碱最大毒性剂量及临界作用时间点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损伤;用细胞酶学方法、流式细胞仪、比浊法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稳定性、细胞内环境、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揭示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性损伤的机制。 结果: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最大毒性剂量是3%,其临界作用时间点为30s、1m、30m。乌头碱作用细胞后,细胞连接减少,细胞间空隙增大,细胞膜不完整、膜凸起消失;线粒体肿胀溶解,溶酶体肿胀溶解,肌丝断裂溶解,胞浆出现大量的空泡;核红染,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消失;乌头碱作用的时间越长,其损伤越严重。细胞介质中LDH活力增高和MDA含量增高,ACP活力增高:Na+-K+ATP的活力、[K+]和[Mg2+]降低,[Na+]和[Ca2+]浓度升高;SDH活力降低,糖原的含量降低;cAMP/cGMP值升高;细胞G2+M、S的比值降低。 结论: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线粒体、溶酶体、肌丝、细胞膜及细胞连接都有直接的损害;乌头碱导致心肌细胞生物膜功能的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核酸的损伤、细胞增殖抑制;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毒作用机制可能为:乌头碱抑制心肌细胞Na+-K+ATP活性,导致细胞内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引起细胞的兴奋性升高和细胞内Ca2+超载,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乌头酒中毒病例分析[J]. 现代养生 2017(02)
- [2].美丽而有毒的头盔——乌头属植物[J]. 花卉 2017(13)
- [3].急性乌头碱重度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4)
- [4].去皮炒附片炮制过程中酯型乌头碱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8)
- [5].三种不同产地蒙药草乌炮制前后三种乌头碱含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02)
- [6].破格救心汤中双酯型乌头碱溶出规律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5(02)
- [7].附子与甘草、干姜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研究[J]. 光明中医 2012(07)
- [8].16-O-去甲基乌头碱的生物转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J]. 化学学报 2008(05)
- [9].乌头碱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8)
- [10].乌头碱的热解及半衰期研究[J]. 化工学报 2017(12)
- [11].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痛血康胶囊总乌头碱含量[J]. 海峡药学 2012(10)
- [12].乌头抗肿瘤的应用及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9(10)
- [13].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其治疗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3)
- [14].乌头碱去甲基代谢产物的量子化学计算[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05)
- [15].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的乌头碱致心律失常体外评价技术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12)
- [16].参附注射液配伍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减毒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3)
- [17].虎力散片致乌头碱样反应1例[J]. 中国药师 2011(04)
- [18].复伤糖浆的薄层鉴别及乌头碱限量的检查方法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5)
- [19].活血膏薄层鉴别及乌头碱限量检查[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04)
- [20].不同生长年限草乌中3种乌头碱含量的比较[J]. 中国药师 2019(05)
- [21].乌头碱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发育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8)
- [22].生附子水煎过程中双酯型乌头碱溶出的动态变化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4(03)
- [2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乌头碱等3种成分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5)
- [24].《普济方》乌头类中药儿童应用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21)
- [25].乌头类中药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9(02)
- [26].一起误食乌头引起的中毒事件调查[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8(04)
- [27].诃子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01)
- [28].单宁酸对双酯型乌头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上转运行为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14)
- [29].产乌头碱具有抑菌活性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稳定性检测[J]. 山西农经 2019(15)
- [30].乌头非生物胁迫下萜类化合物次级代谢的转录组学研究[J]. 中药材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