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

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

论文题目: 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于兴军

导师: 于丹,马克平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入侵机制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外来种入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是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生物生态学表现、化感作用的变化以及它的入侵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探讨了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制。 小尺度上的生境状况对入侵种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种群具有不同的主导特征和生态对策,常绿阔叶林下是紫茎泽兰的胁迫生境,维持种群生存是入侵种群的首要任务,紫茎泽兰种群通过偏向实生苗繁殖策略谋求种群的存活;开敞的落叶阔叶林和路边是紫茎泽兰的适生生境,种群的巩固成为入侵种群的首要任务,紫茎泽兰成株通过抑制实生幼苗的生长,降低实生苗的保存率,实现该生境种群较高的的克隆繁殖率,种群的克隆繁殖更有利于与本地植物竞争生境资源,利于种群的稳定占领生境。另外,在开敞的落叶阔叶林和路边生境,紫茎泽兰种群在具有较高的克隆繁殖率的同时,种子产量也很高,但对于该生境下的以克隆繁殖作为主要更新策略的紫茎泽兰种群来说,大量的种子对种群的增长只有很小的贡献。由于紫茎泽兰的种子体积小、质量小、带毛、易于随风传播等特性,大量的种子对其大尺度的扩散行为具有更多贡献。 在不同生境条件之间,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生于开敞生境条件的紫茎泽兰根或茎的化感作用能力强,而生于常绿林下的紫茎泽兰根或茎的化感作用能力弱,与本地植物的相对多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差异是它在不同生境间入侵力差异的原因之一;开敞的落叶林和路边生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外来种、入侵种和生物入侵的概念

2 入侵种的特性

3 生物入侵的过程

4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假说

6 本地生态系统对生物入侵的抵抗性

7 生物入侵的预测与控制

8 紫茎泽兰的入侵与本文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1章 紫茎泽兰种群特征的研究

1.1 引言

1.2 研究地点

1.3 研究方法

1.3.1 样地选设

1.3.2 紫茎泽兰起源和年龄测定

1.3.3 紫茎泽兰多度和生长状况的调查方法

1.3.4 种子产量的调查

1.3.5 数据处理

1.4 结果

1.4.1 两个样地紫茎泽兰种群的起源和年龄结构比较

1.4.2 两个生境的实生、克隆紫茎泽兰分种群的存活率比较

1.4.3 两个生境的实生、克隆紫茎泽兰分种群的茎高、根长生长比较

1.4.4 两个生境的实生、克隆紫茎泽兰分种群的个体生物量的比较

1.4.5 两个生境的紫茎泽兰种群繁殖能力比较

1.5 讨论

第2章 紫茎泽兰种群的繁殖特性的变异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野外试验

2.2.2 紫茎泽兰的繁殖特性

2.2.3 野外实验

2.2.4 盆栽实验

2.2.5 根箱试验

2.2.6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生境下的紫茎泽兰种群来源结构

2.3.2 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紫茎泽兰种子添加实验

2.3.3 地面覆盖物对紫茎泽兰种群更新的作用

2.3.4 覆盖物对紫茎泽兰发芽率和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的盆栽实验

2.3.5 母株对紫茎泽兰种群繁殖的影响

2.3.6 根箱试验

2.4 讨论

第3章 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及其与入侵力关系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

3.2.2 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3.2.3 实验设计

3.2.4 数据测定与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各样地草本植物组成及数量特征

3.3.2 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3.3 浸提液对白菜根生长的影响

3.3.4 浸提液对白菜生物量的影响

3.3.5 各提取液(100%浓度)的抑制活性与群落中本地种多度的关联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紫茎泽兰入侵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野外调查

4.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2.3 土壤微生物实验样品的采集与Biolog实验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紫茎泽兰入侵对本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4.3.2 紫茎泽兰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4.3.3 紫茎泽兰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外来植物入侵的一个可能的机制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栽培试验设计

5.2.2 土壤微生物实验样品的采集与样品制备

5.2.3 微生物的Biolog实验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处理对轻度入侵地土壤的细菌群落的代谢功能结构影响

5.3.2 栽培试验

5.4 讨论

第6章 总结

6.1 紫茎泽兰种群生态对策的变化,使其成功入侵多种生境

6.2 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差异是它在不同生境间入侵力差异的原因

6.3 紫茎泽兰改变入侵地的土壤生物、非生物性质

6.4 紫茎泽兰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阻碍本地种种群的更新

6.5 紫茎泽兰的管理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 卢志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2].入侵杂草紫茎泽兰与非入侵草本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D]. 蒋智林.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3].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生理生态学研究[D]. 鲁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4].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变异及克隆多样性研究[D]. 周凌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5].碘化褐煤、硫酸掺杂聚苯胺纤维、紫茎泽兰活性炭对产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D]. 张润虎.陕西师范大学2012
  • [6].三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豚草、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 李会娜.沈阳农业大学2009
  • [7].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小麦和紫茎泽兰基因组学初步研究[D]. 聂小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中国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和特性分析[D]. 刘建.山东大学2005
  • [2].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 桂富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标签:;  ;  ;  ;  ;  

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