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燃烧矿物组合演化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煤燃烧矿物组合演化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大量煤炭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汞、砷、铬等重金属和飞灰颗粒物的排放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矿物质是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燃煤过程中迁移转化行为对煤炭的安全有效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有着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煤中矿物组分的复杂性,传统的经典燃烧学理论已很难准确深入的揭示其转化过程,因此,采用各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系统研究矿物质演化过程已成为本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飞灰形成过程中矿物质的迁移转化为主线,将矿物学和煤岩学相关理论融入到经典燃烧学中,综合利用磁选、筛分、浮沉实验等分选方法对飞灰进行了系统分选处理,结合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X射线荧光探针分析等对飞灰中主要的、典型的单组分高铝灰(铝质)、高钙灰(钙质)和磁性灰(铁质)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微区结构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矿物定量熔融热分析方法,分析了矿物演化对灰熔融和颗粒物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不挥发性元素铬和半挥发性元素砷与矿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调查了易挥发性元素汞与飞灰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飞灰吸附汞的动力学模型,为廉价飞灰脱除烟气中汞的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沉降炉实验,分析了典型铝质矿物的转化规律,综合运用热分析、矿物学和晶体学等多学科理论,揭示了矿物晶格转变对超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微观晶体学结构特征与宏观颗粒物排放的关联和关系。勃姆石脱水形成γ-Al2O3,随着温度升高γ-Al2O3转化为过渡态θ-Al2O3,θ-Al2O3微晶在高温下形核长大形成α-Al2O3,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α-Al2O3进一步长大粗化,形成约100nm的小晶粒;α-Al2O3微晶的粗化长大对0.7μm左右的亚微米细颗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低温灰化、高温煅烧、热重分析研究了含钙矿物的迁移转化,揭示了不同钙质组分的形成演化机制;钙氧化物相主要源于煤中含钙碳酸盐的分解;钙硅铝酸盐相组成复杂,主要源于内在矿物的融合凝并以及外在含钙矿物与外在硅铝质矿物的烧结;钙硫酸盐相和Ca-S-X相是含钙矿物的自脱硫产物;外在含钙矿物易形成钙硫酸盐相;而内在含钙矿物易形成Ca-S-X相;Ca-S-X相主要源于脱硫产物CaSO4与硅铝质的结合。综合采用HSC软件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计算预测了不同形态典型矿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基于已有的动力学参数对单个黄铁矿颗粒的分解、氧化进行了全过程模拟,详细分析了铁质组分的演化机制,从理论上揭示了含铁矿物易沉积的主要原因;外在含铁矿物在燃煤过程中大都直接氧化形成铁氧化物相;内在含铁矿物与其他内在矿物在高温下熔合形成含Fe、Al、Si的复杂的玻璃相,玻璃相的化学组成主要取决于单个煤颗粒中内在含铁矿物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比例。结合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和经典热分析理论,发展了一种矿物熔融动力学方法,计算获得了矿物熔融曲线,与常规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测出的灰熔点相比,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灰熔融特征曲线能更好地反映灰熔融变化规律;揭示了煤中矿物熔融多阶段反应过程,从理论上证明了矿物熔融是逐渐加剧的过程。分析了矿物迁移转化对灰熔融的影响,揭示了灰熔融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以典型高砷煤和高铬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半挥发性重金属元素砷和不挥发性元素铬在煤燃烧后飞灰颗粒的富集行为及其与矿物组分的相互作用。煤中砷、铬的赋存形态对其在飞灰中的富集分布有重要影响;灰中主要元素钙、铁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将煤岩学相关理论应用到飞灰颗粒分类,构建了飞灰碳质有机岩相组分的分类方法,并采用固定床反应系统调查了飞灰与汞的作用机制,分析了飞灰脱汞能力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不同飞灰碳颗粒类型脱汞能力的差异;飞灰捕获汞能力与LOI含量并无明显关联,各向异性碳颗粒尤其是多孔网状结构碳含量是决定飞灰脱汞能力的主要因素;烟气中汞浓度、烟气流量、温度等反应工况对汞的捕获和氧化有重要影响;计算了三种动力学机理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调查了飞灰吸附Hg0速率的控制机理,化学吸附是飞灰吸附汞的主要机理;揭示了飞灰对汞的氧化反应机制,识别了飞灰与汞作用的四类活性位,即:低能催化氧化活性位FA①、催化氧化活性位FA②、吸附活性位FA③和高能吸附活性位FA④;飞灰对汞的氧化机制以Mars-Maessen机制为主,无机组分中活性晶格氧是Hg0氧化的重要的氧化剂。全文系统的分析了燃煤典型矿物演化成灰机制,从单矿物入手深入系统的揭示了煤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发展了基于矿物定量熔融热分析方法,阐述了灰熔融动力学机理;探讨了重金属与矿物组分的作用机制,并揭示了飞灰对汞的吸附氧化机理,为廉价燃煤污染物联合脱除控制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的迁移转化及其分析方法
  • 1.3 燃煤颗粒物的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 1.4 燃煤重金属排放控制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煤燃烧过程中铝质矿物演化及高铝飞灰的形成机制
  • 2.1 引言
  • 2.2 实验样品及分析方法
  • 2.3 高铝煤中铝质矿物组成
  • 2.4 高铝灰的物理化学特征
  • 2.5 煤燃烧过程中铝质矿物的迁移转化
  • 2.6 煤燃烧过程中高铝灰颗粒的形成与排放
  • 2.7 本章小结
  • 3 煤燃烧过程中钙质组分迁移及高钙飞灰的形成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样品及分析方法
  • 3.3 高钙灰的物理化学特征
  • 3.4 煤燃烧过程中含钙矿物的演化机制
  • 3.5 煤燃烧过程中高钙灰的形成机理
  • 3.6 高钙灰中重金属元素非均匀分布及富集规律
  • 3.7 本章小结
  • 4 煤燃烧过程中含铁矿物转化及磁珠的形成机制
  • 4.1 引言
  • 4.2 实验样品及测试方法
  • 4.3 磁珠的物理化学特征
  • 4.4 煤燃烧过程中含铁矿物的迁移转化
  • 4.5 煤燃烧过程中磁珠的形成机理
  • 4.6 磁珠中重金属的富集特性
  • 4.7 本章小结
  • 5 煤燃烧过程中灰熔融动力学
  • 5.1 引言
  • 5.2 灰熔融定量热分析方法
  • 5.3 灰熔融动力学模拟
  • 5.4 矿物演化过程对灰熔融的影响
  • 5.5 灰熔融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转化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 6.1 引言
  • 6.2 实验样品及分析方法
  • 6.3 高砷煤燃烧过程中砷的迁移及其与矿物组分的相互作用
  • 6.4 高铬煤燃烧过程中铬的迁移及其与矿物组分的相互作用
  • 6.5 本章小结
  • 7 燃煤飞灰与汞的相互作用机制
  • 7.1 引言
  • 7.2 实验及分析方法
  • 7.3 飞灰的物理化学特征
  • 7.4 飞灰吸附脱汞的实验研究
  • 7.5 飞灰吸附汞的动力学模拟
  • 7.6 飞灰对汞的氧化
  • 7.7 飞灰与汞的相互作用机制
  • 7.8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8.1 全文总结
  •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8.3 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 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负责和参与的课题
  • 附录 3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的荣誉
  • 附录 4 论文成果获得的其它奖项
  • 相关论文文献

    • [1].碱金属对准东煤燃烧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7)
    • [2].告别“散煤燃烧”[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12)
    • [3].烤烟调制煤燃烧方式的技术优化分析[J]. 科技视界 2017(08)
    • [4].散煤燃烧现状及防控策略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8)
    • [5].煤燃烧污染与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J]. 应用能源技术 2008(11)
    • [6].炉膛容积对氧煤燃烧方式的影响[J]. 锅炉技术 2017(02)
    • [7].氧煤燃烧技术研究发展现状[J]. 锅炉技术 2010(04)
    • [8].推进农村散煤燃烧替代工作让关中平原有更多的蓝天[J]. 西部大开发 2019(03)
    • [9].褐煤与烟煤燃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12)
    • [10].劣质煤燃烧的运行调整技术[J]. 贵州电力技术 2013(03)
    • [11].温度对准东煤燃烧碱金属释放特性影响的激光测量研究[J]. 能源工程 2015(03)
    • [12].煤燃烧后到哪儿去啦?[J]. 学苑创造B版 2008(06)
    • [13].高钠煤燃烧利用现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05)
    • [14].准东高钠煤燃烧利用技术研究[J]. 煤炭技术 2015(01)
    • [15].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 [16].巷道中煤燃烧时热释放速率的研究[J]. 煤矿安全 2013(12)
    • [17].第七届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第一次征文通知[J]. 化工学报 2010(10)
    • [18].第七届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J]. 化工学报 2010(11)
    • [19].民用煤燃烧排放PM_(2.5)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分[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6)
    • [20].煤燃烧污染的防治途径概述[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14)
    • [21].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研究[J]. 露天采矿技术 2013(11)
    • [22].煤燃烧过程中钾钠类矿物质特性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02)
    • [23].“小工程”烧出大效益[J].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8(03)
    • [24].煤燃烧副产品在日本的应用技术现状及未来(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10(09)
    • [25].燃煤助燃添加剂的研究现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6].褐煤燃烧供风量对碳氢化物生成影响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10)
    • [27].高碱煤燃烧过程中灰中主要元素的迁移规律[J]. 动力工程学报 2014(06)
    • [28].CO_2和CF_3H抑制烟煤燃烧机理的对比试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03)
    • [29].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J]. 中国科技论文 2012(04)
    • [30].降低劣质煤燃烧飞灰含量的措施[J]. 华电技术 2013(04)

    标签:;  ;  ;  ;  ;  ;  

    煤燃烧矿物组合演化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