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传信范畴在汉语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即汉语中的传信语,研究汉语说话者在会话中如何使用传信语来表达信息来源以及自己对所传达信息可靠性的判断,并探讨汉语传信范畴和礼貌的对应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传信范畴理论和信息疆域理论,阐述情态和传信范畴的关系;回顾国内外研究传信范畴的文献;在对汉语口语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汉语传信范畴模式;探讨汉语传信语和在礼貌理论中的位置。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际生活中的对话以及口语化程度较高的电视访谈节目为语料,分析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如何使用传信语来传达信息,如何通过传信语表示该信息在双方信息疆域中的位置。我们将语料中适合进行传信范畴分析的句子根据信息疆域理论划分到六种信息类型中,并根据汉语中传信语的功能将传信语分为8类,探讨汉语传信语和句子信息类型的对应规律。通过量化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汉语说话者使用传信语的大致规律,得到一个汉语传信范畴模式。本文对语料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汉语传信范畴的模式,即汉语说话者使用传信语表达信息的一般倾向性。我们发现,当说话者表达处于说话者疆域的信息,并且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不知道时,往往使用第一组传信语。当说话者表达处于说话者疆域的信息,并且说话者认为听话者知道时,往往使用第一组和第二组传信语。当说话者表达处于说话者疆域的信息,并且说话者认为该信息也在听话者疆域内的时候,往往使用第四组传信语。当说话者表达处于听话者疆域的信息,并且说话者自己不知道时,往往使用第三组传信语。当说话者表达处于听话者疆域的信息,并且说话者知道的时候,往往使用第三组和第六组传信语。当说话者表达处于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疆域外的信息时,往往使用第五、六、七、八组传信语。我们发现,说话者在话语中会有意识地运用传信蕴含,根据自己的交际需要来有意识地缩小自己的信息疆域或者扩展听话者的信息疆域,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所传达的信息表现得比一般情况下更肯定或者比通常更间接,使得双方的交际更和谐。在汉语中,使用传信语似乎是一个很有用的礼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