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场改造中交叉渡线整体插入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郝帅[1](2021)在《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站场改造、设备更换、新建站房等铁路更新改造工程的项目数量与投入资金逐年增多,由此产生的施工安全风险与日俱增。施工中大量的安全隐患,极易影响列车运行,给施工人员及广大旅客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参考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文献,对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分析X局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不足,以Y站站场改造工程为案例,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识别,基于“风险等级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得到A类风险点7个,B类风险点16个,C类风险点5个,D类风险点2个。对识别出的30个风险点逐个分析原因,归纳后得出风险点主要产因为人员、方法因素,需要高度重视,然后从人员、机械、物料、方法、环境方面对极高风险点编制专项控制措施,对高度、中度风险点制定风险管控表,并对Y站站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总结。Y站站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证明了本论文研究的安全风险管理有效可行,适用于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同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要优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并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通过对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参建单位对施工安全隐患的防控,达到减少安全事故频率、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
杨雅涵[2](2021)在《基于深度优先的进路搜索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设备正向着更加智能、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向发展。联锁系统是保障列车或调车在铁路车站内安全行驶的核心系统,通过进路搜索来实现办理进路的功能。本文对进路搜索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方法存在的通用性较差、搜索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以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为基础的进路搜索方法,减少程序调试的过程,进而提高搜索程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对进路搜索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优势与不足,并根据不足之处,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2)对车站信号的理论知识以及实现路径搜索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明确进路搜索功能要实现的内容,并对现有方法进行探讨,为本文设计的方法打下理论基础。(3)选取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作为进路搜索的算法,对进路搜索方法进行设计。根据设计思路,以图论为基础对站场图中的图形元素进行建模规则设计,并以举例站场图来搭建站场图无向图模型。选择站场形数据结构来存储图模型,依据图模型和算法的设计方案来对数据结构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根据剪枝优化的设计原则对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改进,设计搜索方向、搜索范围、搜索顺序原则来减少在搜索时产生的无效结点,并从理论上验证算法的正确性。(4)使用C#编程语言搭建联锁仿真平台对设计的进路搜索方法进行验证。对照联锁表,根据进路作业类型选取部分进路对方法进行正确性验证,并选择A-Star算法与改进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搜索算法的性能。经过测试验证,本文设计的进路搜索方法可以正确搜索出进路,并且搜索性能较好,同时减少了手动输入数据的数量,增强了进路搜索程序的通用性。相较于A-Star算法,本次设计的搜索算法搜索速度更快、无效数据更少、在程序实现上更加简单。图59幅,表16个,参考文献54篇。
王哲[3](2021)在《铁路枢纽工程咽喉区复杂道岔组织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站场咽喉改造需在不影响铁路运营的前提下在封锁点内完成。如何安全、高效、可行地完成施工任务,关键在于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而施工组织是决定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因此,论文结合哈尔滨站咽喉区组合道岔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述。
范先知[4](2020)在《既有繁忙铁路大型车站改造工程施工模式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将线乌北至准东段扩能改造工程甘泉堡车站站场改造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针对既有繁忙铁路大型车站的站场改造特点,在保证既有车站正常运营秩序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施工模式来找到站改施工与运输组织间的平衡点,在减轻施工组织管理的工期、安全、效益压力的同时尽量降低对运输的影响。通过对单点天窗施工模式和连续封锁线束天窗施工模式的对比分析,并最终选用连续封锁线束天窗施工模式,仅用7 d时间完成了整个站场改造工程施工。
魏晓萌[5](2020)在《浅析正蓝旗车站站场改造工程施工》文中提出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快速通行的便利,也给速铁路站场的轨道设备和运行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将以锡多线正蓝旗站的站场改造施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站场改造的难点,然后对站场改造关键问题进行说明,总结并制定了站场封锁改造方案及施工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旋文晓[6](2020)在《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信号设备全寿命周期联锁管理中,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是确保信号设备、行车运输、作业组织安全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不彻底,现场遗留联锁安全隐患以致引发铁路行车事故依然存在。因此,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我国铁路电务领域的技术管理情况进行有效梳理,了解行业基本情况;二是通过现场联锁试验工作积累、大同电务段在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总结和老师帮教指导等方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联锁试验典型案例;三是将联锁试验案例分类别梳理,并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将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安全风险范围划分为9类;四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联锁试验质量,作者多次征求联锁专业管理人员意见,形成了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归类分析安全风险,对比论证形成11条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建议;二是全面分析得出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准备、人员和总结重要性的3条结论。本文研究从现场实际着手,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和建议对改进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祥龙[7](2020)在《复杂铁路站改施工方案制定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既有站场改造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施工,本文以太原北站Ⅵ场枢纽站场改造过渡施工为例,阐述了站场改造过渡方案的制定、站场改造过渡中各专业相互配合、方案指导实践过程。从施工前图纸核对与现场调查、施工方案制定要点、施工准备的重要性、方案的实施难点为论文梗概,对如何实现站场改造过渡施工,总结出站场改造过渡方案制定以运输为主线的原则,对站场过渡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方案进行比对从中找出最优,对方案组织落实实施周密布置,以期达到拓展思路的目的。
张红波[8](2019)在《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文中提出电气化铁路既有线站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劳力密集型工程,涉及铁路所有专业。具有工期紧、投入劳力多、工效低、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如何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封锁施工的顺利、安全、正点完成站场改造一直是轨道工程施工的重难点。本文结合南昆线南百段增建二线江西村站改造设计方案的优化实例,为类似施工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沈永明[9](2018)在《既有线整体更换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青藏线鸟岛车站改造中上下行正线整体更换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是以前青藏集团公司从未进行过的施工,车站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以上,高寒缺氧,日温差大,冻结期长,自然条件差,施工存在行车干扰大,天窗封锁时间短,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人员多,安全系数小等难题。
陈卫平[10](2018)在《站场改造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的探讨》文中认为通过对既有站场股道有效长1 050 m改造的实例分析,以3种站场改造为例,由简至难对站改中的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进行剖析,充分考虑站改施工对运输能力的影响,以及在启用新联锁软件当天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站前工程的工作量,把握住站场改造施工时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的关键点,有效解决运输与施工这一对矛盾体的难点。
二、站场改造中交叉渡线整体插入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站场改造中交叉渡线整体插入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与发展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2 安全风险管理 |
2.1 基本概念 |
2.2 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 |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方法 |
2.3.1 风险识别方法 |
2.3.2 风险评估方法 |
3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
3.1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风险管理理论 |
3.2 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各阶段风险管理内容 |
3.2.1 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
3.2.2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
3.2.3 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 |
3.2.4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
3.3 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4 更新改造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 项目概况 |
4.2 编制风险计划 |
4.2.1 工程整体风险研判 |
4.2.2 风险管理目标 |
4.2.3 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
4.2.4 风险识别方法 |
4.2.5 风险评价方法 |
4.3 基于头脑风暴法的风险识别 |
4.4 基于风险等级矩阵法的风险评估 |
4.5 可能导致风险出现原因分析 |
4.6 Y站站场改造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
4.6.1 A类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 |
4.6.2 B、C类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 |
4.7 风险管控效果及不足 |
5 优化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5.1 完善安全风险点研判机制 |
5.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
5.3 强化管理机制 |
5.3.1 安全风险信息机制 |
5.3.2 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
5.3.3 定期评价机制 |
5.4 完善应急处置体系 |
5.4.1 应急计划 |
5.4.2 应急组织 |
5.4.3 应急预案 |
5.4.4 应急备品 |
5.5 建立考核制度 |
5.5.1 红黄牌制度 |
5.5.2 停工、约谈制度 |
5.5.3 黑名单及经济处罚制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深度优先的进路搜索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联锁系统研究现状 |
1.2.2 进路搜索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架构 |
2 进路搜索基础研究 |
2.1 车站信号基础研究 |
2.1.1 铁路车站站场图研究 |
2.1.2 车站信号设备研究 |
2.2 进路作业研究 |
2.2.1 进路概述 |
2.2.2 进路作业类型 |
2.3 进路控制过程研究 |
2.3.1 进路建立过程研究 |
2.3.2 进路解锁过程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路径规划理论研究 |
3.1 路径规划基本概述 |
3.2 图形建模理论研究 |
3.2.1 图模型基本定义 |
3.2.2 站场图模型抽象方法 |
3.3 图模型数据结构研究 |
3.3.1 邻接表 |
3.3.2 站场形数据结构 |
3.4 路径搜索算法研究 |
3.4.1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
3.4.2 A-Star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深度优先的进路搜索设计 |
4.1 站场图建模设计 |
4.1.1 模型需求分析 |
4.1.2 基本图元建模规则设计 |
4.1.3 特殊图元建模规则设计 |
4.2 图模型数据结构设计 |
4.2.1 数据结构分析 |
4.2.2 数据结构设计 |
4.3 搜索算法设计 |
4.3.1 进路识别设计 |
4.3.2 剪枝优化理论研究 |
4.3.3 深度优先进路搜索算法设计 |
4.3.4 数据结构完善 |
4.4 本章小节 |
5 仿真平台搭建与算法验证 |
5.1 仿真平台需求分析 |
5.1.1 仿真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5.1.2 仿真平台数据需求分析 |
5.2 仿真平台设计 |
5.2.1 仿真平台开发工具 |
5.2.2 仿真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5.2.3 仿真平台数据设计 |
5.3 仿真平台实现 |
5.3.1 仿真界面实现 |
5.3.2 仿真功能实现 |
5.4 深度优先进路搜索算法验证 |
5.4.1 测试验证 |
5.4.2 算法对比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索引 |
表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铁路枢纽工程咽喉区复杂道岔组织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工程施工特点 |
4 五渡六交组合道岔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
4.1 施工技术 |
4.1.1 方案要点 |
4.1.2 精确测量定位技术 |
4.1.3 组合道岔分解铺设 |
4.1.4 施工中各工序的相互衔接 |
4.1.5 组合道岔推移过程中避免接触网支柱的影响 |
4.1.6 对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 |
4.2 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
5 结语 |
(5)浅析正蓝旗车站站场改造工程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正蓝旗站改造概况 |
2 站场改造难点 |
2.1 时间紧 |
2.2 干扰大 |
2.3 场地受限 |
3 站场改造关键问题 |
3.1 合理制定封锁方案 |
3.2 及时复捣作业 |
3.3 强化统一指挥 |
4 站场封锁改造方案制定及施工 |
4.1 正蓝旗站改造方案制定 |
4.1.1 封锁改造的道岔 |
4.1.2 封锁改造施工步骤 |
4.2 站场封锁改造施工 |
4.2.1 道岔预铺 |
4.2.2 封锁插入预铺道岔 |
4.2.2. 1 锯轨、扒砟、卸扣件 |
4.2.2. 2 道岔拆除 |
4.2.2. 3 清筛 |
4.2.2. 4 滑轨搭设 |
4.2.2. 5 滑轮安装 |
4.2.2. 6 推进插入道岔 |
4.2.2. 7 道岔精调 |
5 施工体会 |
6 结语 |
(6)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号设备大修简介 |
1.1.2 联锁的概念 |
1.1.3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基本情况 |
1.2 国内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研究成果 |
1.3 国外计算机联锁研究成果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4.1 研究必要性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2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形式 |
2.1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测试 |
2.1.1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测试介绍 |
2.1.2 测试前准备 |
2.1.3 测试方式及测试项目 |
2.1.4 测试时效性 |
2.1.5 测试效果 |
2.2 计算机联锁软件出厂测试 |
2.2.1 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主导的出厂测试 |
2.2.2 电务段在研制单位开展的出厂模拟仿真试验 |
2.3 现场联锁试验 |
2.3.1 现场联锁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
2.3.2 现场联锁试验时效性 |
2.3.3 现场联锁试验效果 |
3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程序 |
3.1 电务段组织的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 |
3.1.1 计算机联锁软件版本号核对 |
3.1.2 联锁基本功能测试 |
3.1.3 特殊联锁关系核对 |
3.1.4 显示界面核对 |
3.2 机械室内模拟试验 |
3.2.1 道岔模拟试验 |
3.2.2 站内轨道电路模拟试验 |
3.2.3 信号机模拟试验 |
3.2.4 站内电码化模拟试验 |
3.2.5 区间信号设备模拟试验 |
3.2.6 报警电路试验 |
3.3 复联试验 |
3.3.1 道岔复联试验 |
3.3.2 站内轨道电路复联试验 |
3.3.3 侵限绝缘检查 |
3.3.4 站内信号机复联试验 |
3.3.5 站内电码化复联试验 |
3.3.6 区间信号设备复联试验 |
3.4 开通联锁试验 |
3.4.1 联锁关系校核验证 |
4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风险项点分析 |
4.1 仿真测试阶段设计单位、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掌握站场信息不全面 |
4.1.1 阳原站XL5-2进路信号机未设计关联显示 |
4.1.2 后营站HBA机构进路信号机发码升级 |
4.2 计算机联锁软件源头质量卡控不到位 |
4.2.1 计算机联锁数据配置错误 |
4.2.2 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的不同设计理念 |
4.3 继电接口信息不正确 |
4.4 计算机联锁与其它信号系统间接口信息不正确 |
4.5 现场信号设备安装、配线错误 |
4.5.1 错误安装中心连接板造成的牵引回流不畅 |
4.5.2 堵流绝缘安装错误造成轨道死区段 |
4.5.3 道岔启动电路接入轨道区段条件错误 |
4.6 站场改造前后带来的新变化 |
4.6.1 曹妃甸西站普通绝缘过渡为侵限绝缘 |
4.6.2 罗文皂站忽略中岔设计 |
4.7 信号设备的电气性能不符合标准 |
4.7.1 大同南站信号机电压高 |
4.7.2 湖东站灯丝回路直流电压造成信号机联锁失效 |
4.8 组织安排不细致,造成联锁试验秩序混乱 |
4.9 联锁试验人员业务素质差 |
4.9.1 道岔补转电路试验方法不正确 |
4.9.2 电码化发码端未校核 |
5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复杂铁路站改施工方案制定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施工前图纸核对与现场调查 |
1.1 既有站型与设计图纸情况 |
1.2 现场调查情况 |
2 施工方案制定要点 |
2.1 方案制定总体思路 |
2.2 方案制定以保运输为主线 |
2.3 确定方案的几个关键点 |
3 施工准备的重要性 |
4 方案的实施难点 |
4.1 新微联开通当天工作面、劳力、机械设备、机具管理问题 |
4.2 太钢专用线东咽喉进路怎样1天保证达到开通条件 |
4.3 太钢专用线西咽喉进路怎样保证3天达到开通条件 |
5 结束语 |
(8)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既有车站概况 |
2 原设计方案 |
3 方案分析及优化 |
3.1 设计方案分析 |
3.2 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案对比 |
3.3 优化后方案 |
4 现场施工组织 |
4.1 施工步骤划分 |
4.2 施工要点 |
5 结语 |
(9)既有线整体更换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工程概况 |
3 施工方法 |
3.1 封锁前预铺及施工准备 |
3.1.1 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定位 |
3.1.2 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预铺 |
3.1.3 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加固 |
3.1.4 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前后线路配轨 |
3.1.5 安装滑轨和滑轮 |
3.1.6 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铁运[2012]280号) 文件 |
3.2 封锁点内施工 |
4 施工劳力和机具组织 |
4.1 劳力组织 |
4.2 机具配置如下表所示 |
5 整体插铺C Z2726交叉渡线施工效果和结论 |
(10)站场改造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站场改造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分析 |
2.1 站改结束一次性启用新联锁软件 |
2.2 站改中先启用新联锁软件 |
2.3 使用过渡软件进行站改, 过程中启用最终版软件 |
3 结束语 |
四、站场改造中交叉渡线整体插入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更新改造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郝帅.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深度优先的进路搜索研究与设计[D]. 杨雅涵.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铁路枢纽工程咽喉区复杂道岔组织施工技术研究[J]. 王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03)
- [4]既有繁忙铁路大型车站改造工程施工模式优化[J]. 范先知. 铁道建筑技术, 2020(11)
- [5]浅析正蓝旗车站站场改造工程施工[J]. 魏晓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3)
- [6]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D]. 旋文晓.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7]复杂铁路站改施工方案制定与实施[J]. 陈祥龙. 价值工程, 2020(18)
- [8]电气化铁路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的探讨[J]. 张红波. 价值工程, 2019(14)
- [9]既有线整体更换CZ2726可动心轨交叉渡线施工技术[J]. 沈永明. 绿色环保建材, 2018(09)
- [10]站场改造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的探讨[J]. 陈卫平.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