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在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在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蒋娜胥碧芬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方法科室成立脉输液管理小组,根据护理部修订的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优化操作流程,改变排班模式,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加强护患交流与勾通,积极做好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共同参与输液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行安全管理前后输液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输液差错及纠纷明显减少,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均提高。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可提高优质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08-02

卫生部要求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核心就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1]。安全被放在首要位置,在细则中特别强调了用药安全问题,而据调查我国90%-95%的住院患者均接受输液治疗[2]。毕娜,王建荣研究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存在多个高风险环节,包括配药、查对病人、穿刺和更换液体等[3],如不加强控制将会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安全。据此,我院感染科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输液安全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

1.1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在护理部和科护士长的领导下,由护士长牵头,专业组长兼任组长,临床输液技术好的护士为成员,组内又分为质量监控员、教育培训员和输液实践护士。质量监控员与护士长共同负责制定输液质量控制标准,参考标准采用李冬梅等研究的一、二级质量评价指标[4],并对输液流程进行优化,总结分析资料;教育培训员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和教学课程,进行人员培训;输液实践护士负责输液安全流程的实施,并对过程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1.2人员培训

培训方法:初期由培训员集中强化培训护士,以后定期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制成光盘和小册子,便于护士随时观看。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内容包括:药理学、液体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理论,感染控制、法律、人文知识等;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配制药液、查对方法、穿刺部位及工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维护、感染控制措施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

1.3优化静脉输液流程

1.3.1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1.3.1.1静脉输液医嘱转抄至执行单上经双人核对无误后,由一名护士负责摆药,检查药品质量,另一名护士再次检查和核对后进行配药,然后挂液,最后由输液护士查对后进行穿刺。即一个患者的输液治疗必须经多个护士反复查对,以确保无误。

1.3.1.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腕带和执行单,清醒患者让其自己说出全名,昏迷患者可让家属讲患者姓名,护士进行确认,并于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三次核对。

1.3.1.3做到三个一对接

即一个护士,一个病房,一个患者,要求护士一次进入病房只限于执行一个患者的治疗[5]。

1.3.2选择静脉输液安全通路

参考美国静脉输液实践标准(2006)[6]和国内外资料确定输液安全通路选择标准:单次输液时间<4小时可使用普通头皮钢针;凡持续化疗、胃肠外静脉高营养、输注PH值过大或过小及高渗溶液等不适合外周短导管进入的选择PICC或CVC,并加强维护;对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的药物使用注射泵或输液泵,使用前认真检查仪器性能,使用中严密观察,保证安全。

1.4融入人文关怀,加强护患沟通,鼓励患者参与输液安全管理

输液操作准备阶段,护士要先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充分争求患者的意见;查对患者身份时使用尊称,然后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操作中关心患者的感受,操作后注意保持患者肢体的舒适;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和重视,并耐心讲解药物和疾病知识以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特在床头放上一张卡片,用温馨的话和醒目的字予以提醒,让患者自觉参与输液安全管理。

1.5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改变护士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对集中输液和换液高峰阶段,如上午9—10时、中午1—2时增加护理人员;对护士实行分层管理,合理分管病人,危重病人和特殊病人,安排责任心强、技术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分管;输液技术好的护士负责病人的静脉穿刺;护士长不定时在周末、中午和夜间进行巡查。

1.6认真落实院感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药、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药物配制后要及时输注,不得放置过久;输液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安全型器具;规范使用锐器盒,正确处理医疗垃圾。

1.7建立输液风险呈报制度和可追溯的质量控制机制

鼓励护士主动汇报输液不良事件,输液管理小组及时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有记录和改进效果。质量监控员定期进行输液质量检查,每月向患者和护士分别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实施前安全管理前,输液差错年发生率为15.13%,纠纷年发生率为19.35%,实施安全管理后,输液差错年发生率为1.17%,纠纷年发生率为2.00%;患者满意度由85%上升到98%,护士满意度由90%上升到96%。

3.讨论

有研究表明,护士对重复操作易形成思维定势,凭经验、想当然造成的差错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中改进了输液流程,严把查对关,将过去一个患者的输液只一个护士查到底改为必须经过几个护士的反复查对,避免了因凭个人经验而致的差错事故发生。安全流程让查对制度更具体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有步骤,有方法,易于操作和掌握。同时,查对的流程要求护士工作必须一环扣一环,做到相互提醒,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过去的输液操作流程是一个纯技术的流程,忽视了患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实行输液安全管理后,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加强了护患交流与沟通,处处考虑病人的感受和需要,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

患者安全是优质护理的核心,过去采用反馈控制的方法来防范输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靠经验总结来指导下一次的操作,但偏差已经形成,给患者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输液安全管理采用了前馈控制的理念,可以将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同时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护士的实际操作时间,护士能有更多时间用于观察输液反应,避免了药物外渗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能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为病人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提出的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要求,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

实施输液安全管理,使患者和护士均受益。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使护士掌握了相关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熟练了操作,在为病人输液治疗时正确配制药物,正确选择安全的输液通路和穿刺工具,减少了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士操作造成的时间浪费,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物间配伍知识,合理安排输液时间和顺序,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1.

[2]张敏,蒋萍,罗琴.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2007,14(5):36-37.

[3]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2.

[4]李冬梅,张玲玲,朱建英.构建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36.

[5]刘光碧,张洪敬,陈梅.静脉输液安全流程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6.

[6]InfusionNursesSociety.InfusionNursingStandardsofPractice.JournalofIntravenousNursing,2006,29(1S):S1-S92.

标签:;  ;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在感染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