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祛瘀生新法对脑梗死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 王海燕
导师: 邱幸凡,张六通
关键词: 祛瘀生新法,治则研究,治疗性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微血管密度
文献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祛瘀生新”是中医学治疗脑梗死的一个有效治疗原则,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祛瘀血生新络。这与治疗性血管新生有异曲同工之意。近年来,血管新生疗法已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和心肌缺血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获得成功,也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本课题观察祛瘀生新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VEGF的影响,从分子和细胞两个水平、基因和蛋白两个方面,探讨祛瘀生新法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 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2、本实验设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祛瘀生新汤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天后,进行以下检测:以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VEGF mRNA表达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祛瘀生新方对大鼠脑组织VEGF抗原蛋白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结果:1、“祛瘀生新”法通过祛除瘀血,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流通气血;营养组织、促进新生这三个方面达到祛瘀血生新血、新络及新物的目的。同时,祛瘀是生新的前提,生新是祛瘀的基础,它们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2、各剂量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强,特别是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增强尤其明显;祛瘀生新方各组均可以增加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细胞的表达,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特别是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祛瘀生新方各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比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有所增加,特别是祛瘀生新方大、中剂量组增加尤其明显。 结论:祛瘀生新法可以增强线栓法脑梗死大鼠脑组织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湖比中医学院{(林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一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关键词:祛疲生新法;因子(VEGF);血小板-治则研究;治疗性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 1)31);微血管密度(MVD写六;
论文目录: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脑梗死的中医基本病机探讨
2.“祛瘀生新”内涵及机理探讨
3.脑梗死后的治疗性血管新生
4.组方原则及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祛瘀生新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2.祛瘀生新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3.祛瘀生新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果与讨论
文献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梗死的关系概述
附图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6-22
相关论文
- [1].祛瘀生新治法源流及其对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影响[D]. 张均克.湖北中医学院2002
- [2].血塞通注射液协同爱通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D]. 方晓磊.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3].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脑梗死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张璇.重庆医科大学2005
- [4].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 陈晓军.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5].大鼠局灶脑缺血病灶周围新血管形成及其机制的研究[D]. 胡湘蜀.四川大学2004
- [6].益气法与化瘀法对脑梗死大鼠促血管新生的对比研究[D]. 高铁祥.湖北中医学院2006
- [7].凝血系统活化与脑梗死高危分层探讨[D]. 华宝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8].活血化瘀、泻下通腑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实验研究[D]. 宗慧梅.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
- [9].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脑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毛庆菊.湖北中医学院2007
- [10].辛味化瘀通络与虫类化瘀通络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作用的对比研究[D]. 齐宝芳.湖北中医学院2008
标签:祛瘀生新法论文; 治则研究论文; 治疗性血管新生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论文; 微血管密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