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研究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研究

论文摘要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机资金对香港的猛烈攻击给香港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后,许多学者对香港联系汇率制(Linked Exchange Rate)的优缺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其中有些人对香港是否适合采用联系汇率制提出了质疑。2001年,阿根廷遭受到严重的金融危机,被迫放弃了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学术界进而对联系汇率制本身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近年来,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推动下,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往来日趋紧密。逐渐有一些人开始提出让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建议。近来,发端于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都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势必影响到香港的经济发展。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我们该如何评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该制度的适宜性有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改善,本文将利用传统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制度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香港如何审视、改善或改变汇率制度,无论对香港自身还是对中国大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制度适宜性的角度研究香港联系汇率制,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1、首先,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经济与中国大陆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香港经济其实就是研究中国经济研究的一个部分。香港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桥头堡。香港的汇率制度不仅对香港经济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对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面临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香港的汇率制度,对香港和中国大陆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的研究是对理论界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和经验检验,可以作为汇率制度理论研究的补充。长期以来,汇率制度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最为核心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汇率制度的研究已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许多经典理论,如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结构论、“两极论”等等。汇率制度指的是货币当局就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可兑换性做出的制度性规定。汇率的变化会从进出口商品价格和境内外资产相对价格两个方面影响到一国经济。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汇率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愈发显得关键。然而,从“硬钉住”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很多种,一个经济体应当选择哪一种汇率制度,理论界就此还远未达成一致意见。Frankel(1999)说,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的国家,也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在所有的时间都适合同一个国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各种汇率制度并无普世性的好坏之分,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本文的研究基础是国际经济学界已经创立的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本文把这些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放在“制度适宜性”的框架之中,并运用该框架对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的匹配性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因此可以作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的补充。3、本文是对货币局制度全面的辩证的研究。香港所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是传统货币局制度的变体,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货币局制度最早于1849年在英属殖民地毛里求斯实行,并作为殖民统治手段的一种,在20世纪初较为流行。时至今日,仍然有超过十个以上的经济体保留了这种汇率制度(也可以称为货币制度)。作为使用货币局制度的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体,香港是货币局制度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以往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研究大多都只注重联系汇率制本身的优点和缺点的探讨,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认为,某一种汇率制度本身的优点与缺点都是相对的,依赖于经济体的特征与该种汇率制度的特点的匹配性。本文从“制度适宜性”的角度研究香港联系汇率制,其实也是对货币局制度本身全面的辩证的再研究。4、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本文的研究对于香港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汇率制度的优化调整都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自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自身经济的特点以及港府的经济治理理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最近,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有可能会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构成颠覆性的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香港是否应当继续保持联系汇率制,是否应当改变锚货币(anchor currency)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确立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理论界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研究也较多。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联系汇率制本身优缺点的考察,而很少将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经济结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港府经济治理理念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本文认为,每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都不一样,同样的,每种汇率制度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汇率制度并无普世性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从制度适宜的角度全面综合地考察了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经济、政府经济治理理念的匹配性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就联系汇率制本身的优劣进行分析。另外,作为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金融深化:中国模式及类比较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立足于国际而并不局限于香港本身,通过香港与阿根廷、新加坡的比较研究,更深刻地说明了为何香港适合选择联系汇率制,而阿根廷和新加坡却不适合。本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从经济结构等几个方面研究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运用了综合归纳、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的基本分析思路是:首先较为详细的介绍说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特点以及使用联系汇率制的经济体应当具备的一些条件。然后,本文按照联系汇率制的适用条件逐一对香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本文还选择了阿根廷和新加坡两个经济体与香港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结论认为联系汇率制在香港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制度适宜性。其次,由于联系汇率制本身确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还分析了香港政府在适用联系汇率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性优化处理。最后,本文就近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香港汇率制度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香港未来汇率制度选择应当考虑了的几个主要因素。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对经典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就是一个汇率制度适宜性问题,并在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汇率制度适宜性所包含的内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研究第二章:首先对联系汇率制的发展演变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说明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然后从已有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出发,指出联系汇率制相对于其他汇率制所具有的显著的特点。第三节针对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联系汇率制的适用条件。第三章:主要在第一章分析的基础上从汇率制度传统、政府经济治理理念和香港经济特点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本文认为,历史上香港实行了较长时期的英镑汇兑本位的货币制度,这为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打下了良好的制度性基础;联系汇率制最大的缺陷在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受到极为严格的约束,但由于香港历来奉行自由主义原则,因此,联系汇率制的这一缺陷并不会在香港造成太多的不适应;香港是小型的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完全符合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中固定汇率制的选择标准,而且由于香港经济本身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因此,香港政府缺乏汇率调整的自由决策权也不会对香港造成太大的损失。总体来看,联系汇率制在香港具有较好的制度适宜性。第四章:为了更详细、更全面地把握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本章选择阿根廷和新加坡作为两个典型的案例与香港进行比较分析。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是货币局制度研究的典型案例,而新加坡无论从经济规模、开放度还是国际经济地位都与香港极为相似,但新加坡选择的是“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制度”(BBC,basket-band-crawling)。本章从与香港相比较的角度,分析货币局制度为何在阿根廷失败,而新加坡为何要选择BBC制度,由此进一步说明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第五章:首先分析港府自联系汇率制建立以来对汇率制度本身所进行的改进,这些改进使得港府逐渐在利率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调控能力,对联系汇率制本身的缺陷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另外,由于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种信心制度,“任七招”和“任三招”的推行极大的增强了公众对联系汇率制的信心,将降低港府为维持联系汇率制所需付出的成本,使得联系汇率制更为适合香港。最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各界对香港汇率制度的变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本章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方案之后,认为香港在短期仍应当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香港长期的汇率制度选择则主要取决于中国大陆经济实力、人民币和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等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早期汇率制度争论中的制度适宜性问题
  • 1.2 近期汇率制度争论中的制度适宜性问题
  • 1.3 汇率制度适宜性的含义
  • 2.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 2.1 联系汇率制简介
  • 2.1.1 货币局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2.1.2 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
  • 2.2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
  • 2.3 联系汇率制的适用条件
  • 3.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分析
  • 3.1 香港汇率制度的传统与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
  • 3.2 香港政府的经济治理理念与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
  • 3.3 香港经济特点与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
  • 3.3.1 香港的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度
  • 3.3.2 香港的四大主要行业
  • 3.4 外部经济环境与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
  • 4. 联系汇率制适宜性的两个比较案例分析:阿根廷、新加坡
  • 4.1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失败的原因——基于与香港比较的视角
  • 4.1.1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建立和崩溃
  • 4.1.2 阿根廷经济特点与货币局制度的不匹配
  • 4.1.3 阿根廷政府行为与货币局制度的不匹配
  • 4.2 新加坡为何选择BBC 制度
  • 4.2.1 由政府主导的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
  • 4.2.2 新加坡汇率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的结合
  • 5.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改进及未来
  • 5.1 联系汇率制的改进
  • 5.1.1 中央银行功能的获得和强化
  • 5.1.2 东亚金融危机和“任七招”的推行
  • 5.1.3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任三招”的实施
  • 5.2 关于香港汇率制度的争论及其发展趋势
  • 5.2.1 关于香港汇率制度的建议及评价
  • 5.2.2 香港汇率制度的未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稳健运行的影响因素[J]. 金融理论探索 2020(03)
    • [2].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商论 2017(18)
    • [3].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 商 2016(17)
    • [4].后金融危机时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争议及改革[J]. 北方经济 2012(14)
    • [5].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3)
    • [6].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可持续性与变革路径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2)
    • [7].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坚守还是放弃?[J]. 新金融 2009(04)
    • [8].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坚守还是放弃?[J]. 金融经济 2009(08)
    • [9].试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 [10].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困境与改革方向[J]. 生产力研究 2008(08)
    • [11].香港政府汇市“托市”[J]. 经济导刊 2018(05)
    • [12].简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困境[J]. 时代金融 2013(30)
    • [13].香港联系汇率制改革可行性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2(35)
    • [14].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取向研究[J]. 新金融 2011(01)
    • [15].浅析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改革方向[J]. 中国外资 2011(20)
    • [16].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困境、持续性及改革方向[J]. 南方金融 2009(01)
    • [17].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困境、可行性及改革方向[J]. 金融与经济 2008(12)
    • [18].香港不能把联系汇率当成拜物教[J]. 沪港经济 2011(12)
    • [19].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缺陷及改革的分析[J]. 当代经济 2010(04)
    • [20].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利弊浅析[J]. 时代经贸 2008(S1)
    • [21].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性分析[J]. 东南亚纵横 2009(06)
    • [22].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及其前景分析[J]. 当代经济 2008(06)
    • [23].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运行原理探析[J]. 债券 2018(05)
    • [24].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完善、影响及危机应对反思[J]. 时代金融 2013(35)
    • [25].亚洲金融危机下对冲基金冲击中国香港问题探究——以老虎基金为例[J]. 中国市场 2020(19)
    • [26].浅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未来的选择[J]. 中国外资 2011(10)
    • [27].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未来的选择[J]. 当代经济 2009(10)
    • [28].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的资产泡沫:新一轮挑战的评估、对策与启示[J]. 南方金融 2010(01)
    • [29].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未来走向[J]. 中国物价 2016(05)
    • [30].外部冲击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完善与干预机制[J]. 亚太经济 2013(01)

    标签:;  ;  ;  ;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