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简洁地为本段补充一个古人善于“照镜子”的论据
- 答:魏征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作为一代贤相,魏征在“贞观之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的感叹自有道理,而魏征也应为遇到唐太宗这样虚怀纳谏的君主而庆幸。如果侍奉的是一个小鸡肚肠的昏君,魏征的下场是很难料想的。
如今,在卫运河边的馆陶县城,家乡人民为魏征树起了一尊塑像,以示对一代名相的纪念。而魏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恐怕还有会许多话题需要阐述。那么,魏征是唐太宗的镜子,唐太宗也应是成为后世君主们的镜子
问:为什么唐太宗要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
- 答: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最为流传他的:十渐不克终疏。是著名的篇章。他一生节俭,不久,他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镜子。
- 答:镜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作用可以透过镜子看清自己的长相, 魏征是唐代著名的谏臣、忠臣。先说个例子,曾经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小鸟,很是喜欢,看到魏征来了怕魏征说自己玩物尚志,赶紧藏了起来,后来小鸟被活活憋死了。可见对魏征是有很大的敬畏之心。一个皇帝为何会对大臣能做到这样呢?因为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因此作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对他会产生敬畏之心,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因此将魏征比作一面镜子,这样唐太宗可以透过这面镜子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好改正。后来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曾说到吾失面镜子亦。
- 答:因为:魏征是一位直言的大臣,唐太宗采纳他的意见(自己的不足,别人可以看清,有时自己不一定看得清自己,只有通过别人来完善自己)
- 答:魏征品行正直、刚正不阿,自小熟读诗书有才能。后来魏征投奔了李世民,敢于直谏使李世民及早发现错误,免于颁布错误政令影响国家发展,后使唐朝在李世民在位时期,直达“贞观之治”。
- 答:因为魏征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他并不会畏首畏尾。
- 答: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来说明魏征对李世民的重要性!魏征能直言不讳的点出李世民的不足,而李世民也是度量非常大,能知错就改,有时候李世民甚至想杀了魏征,但李世民知道魏征对自己的重要性就没杀他,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就开始享乐奢靡起来了,从这也就能看出魏征对李世民的影响,当然魏征在大事上不会去触怒李世民。
- 答: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幕僚!玄武门事件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魏征本是不服的。李世民礼贤下士,知道魏征之才,特许他为谏臣。有事可以直说,只要是国家之大事,随意发表意见!这样为了随时提醒自己,使得自己在大事上不犯糊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这是表明李世民的虚怀如谷的用人之道!
- 答: 唐太宗李世民一段时间沉迷养鸟,因此魏征一日上早朝汇报情况时,发现李世民 心不在焉,退朝后就向李世民进谏。时李世民知道魏征来谏,就立刻将鸟塞到了袖子里。魏征直肠子一直絮絮叨叨劝谏,李世民急的要命,鸟在袖子里就快要被闷死了。李世民也不和他扯了,就把鸟从袖子里拿了出来,魏征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和他讲了前代皇帝如何玩物丧志,荒淫乱国。李世民听后有感而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答:魏征太难得了,是谏臣,有一次当着众臣的面,让李世民下不来台,气得唐太宗下朝时和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他,幸好皇后相劝才无事。对明君来说,是一面镜子;对昏君来说,那下场是很可悲的。有了这对君臣,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这就有了贞观之治。
- 答:因为魏征他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懂得治理朝廷的臣子,所以说要当作一面镜子。
问:唐太宗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我们为什么要有一面镜子
- 答:因为:魏征是一位直言的大臣,唐太宗采纳他的意见(自己的不足,别人可以看清,有时自己不一定看得清自己,只有通过别人来完善自己)
- 答:为了能看清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明白自己,看不清自己。。。所以,需要一面能照清自己内心的镜子。
唐太宗将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就是这个意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 答:镜子的作用是让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看到好的人和事情要去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和时期的神器,要反省自身,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 答:主要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我们的脸,文字描绘又不够形象,那时又没有照相机,所以我们需要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