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东1刘学芬2(通讯作者)王荣辉1黄德娟1何燕1潘科1刘徽婷1何润川1
(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核医学科404000;2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科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对78例可疑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行99mTc-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8例,与其他影像学(CT、MRI、X线)诊断结果对照42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28例,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对两者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7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69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经过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0处系外伤、手术所致,135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成骨性病灶或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诊断与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45/55),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22/25),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SPECT/CT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1%(68/70),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32/32),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4.7%(36/38);肯定性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肯定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融合骨显像肿瘤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79-02
恶性肿瘤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对于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肿瘤骨转移最有效的方法。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SPECT/CT可通过一次检查同时获得病灶部位的SPECT和CT诊断信息,可有效提高骨骼病变诊断的准确性[1-2]。本研究通过对SPECT/C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对肿瘤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及门诊可疑肿瘤骨转移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60.7±9.7岁。78例患者中肺癌25例,乳腺癌20例,前列腺癌15例,食管癌6例,鼻咽癌2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2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2例,不明原因转移癌2例。所有患者均为全身显像发现有骨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缺损灶;对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影像)、最后未明确诊断、随访时间不满1年的患者均排除。
1.2方法
1.2.1显像剂MDP药盒由北京师宏药业公司提供。99Mo-99mTc发生器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标记药物,99mTc-MDP放化纯度>95%。
1.2.2显像仪器及方法采用荷兰phillips公司BrightViewXCT双探头SPECT/CT仪,采集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512×1024,配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CT为平板CT。SPECT/CT显像模式:先设定断层视野范围40cm,分三个床位进行CT采集,矩阵512×512,电压120keV,36s完成,自动处理重建获得横断位(层厚1mm)、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完成CT描后,探头自动复位,随后进行SPECT断层采集:双探头平行采集,分别旋转180°,15s/帧,矩阵64×64。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740-1110MBq,饮水500-1000ml,检查前排空尿液,并注意避免尿液污染衣裤及身体。注射99mTc-MDP后180min行全身骨显像,对可疑病变处立即行局部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原始图像采用AutoSPECTPro程序处理出断层图像,采用phillipsEBWFusion软件实现SPECT与CT图像的同机融合。
1.2.3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然后再结合CT图像,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依据以下标准[3-4]:(1)对可疑骨转移患者每隔3-6个月复查全身骨显像,随访2-3次,如果病灶数增多或病灶范围扩大,诊断为骨转移;(2)对异常浓聚灶随访至少1年多次全身骨显像,如病灶无变化或病灶影像减淡或消失,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结合病史及相关临床症状,诊断为良性病变或良性可能;(3)SPECT/CT诊断骨转移标准:病灶局部(或周围)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稀疏缺损,排除手术、外伤、骨折、骨岛等良性病变,CT示有骨松质内成骨性病灶或有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或有软组织肿块影;(4)SPECT/CT诊断骨转移可能标准:局部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排除手术、外伤、骨折、骨岛等良性病变,CT未见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影;(5)SPECT/CT诊断良性标准: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CT示骨质密度增高,骨赘骨刺形成或该部位为手术部位,或有外伤史、骨折史等。患者最终诊断:(1)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检查。(2)两种以上其他影像技术(MRI、CT、X线)诊断结果一致。(3)长期随访(≥1年)。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两组符合率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69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部位有:脊柱、肋骨、盆骨、肩胛骨、肱骨、股骨、颅骨。经过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其中1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0处系外伤、手术所致,135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成骨性病灶或骨质破坏。
显像诊断符合率:78例中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8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28例,与2种以上影像技术对照4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良性病变25例,诊断良性可能7例,诊断骨转移30例,诊断骨转移可能13例,性质待定3例。45例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和对照结果符合,其中22例良性病变,23例骨转移,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45/55)。在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骨转移或良性病变的病例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22/25),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良性病变32例,诊断良性可能3例,诊断骨转移38例,诊断骨转移可能3例,性质待定2例。64例SPECT/CT显像诊断与诊断结果符合。32例诊断良性的病例随访诊断全部为良性病变;38例诊断为骨转移的病例中,36例最终诊断为骨转移;符合率94.7%(36/38),肯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1%(68/70)。3例良性可能最终诊断2例为良性,1例为骨转移(病理检查证实);3例骨转移可能最终诊断2例骨转移,1例良性病变。SPECT/CT显像诊断总符合率92.3%(72/78),SPECT/CT显像诊断不符合4例,误诊率5.3%(4/76),2例性质待定者(2.6%,2/78)最后确诊1例无骨转移,1例骨转移。
单独的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显像诊断符合率比较:SPECT/CT显像肯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7.1%(68/70),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符合率81.8%(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SPECT/CT显像肯定性诊断肿瘤骨转移符合率为94.7%(36/38),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诊断符合率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SPECT/CT显像肯定性诊断良性病变符合率为100.0%(32/32),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诊断符合率88.0%(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P<0.05)。
3讨论
全身骨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常作为骨转移的筛查手段。其简便快捷,一次完成全身骨骼成像,但胸廓、脊柱、骨盆等部位骨结构重叠,骨平面显像对病灶及骨外部位的放射性摄取定位欠准确,对骨退行性变与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也较难。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能同时提供解剖和功能图像,其断层影像较平面影像可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图像融合可明确骨显像阳性病解剖定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性及骨显像特异性。
一般认为骨骼病变良恶性与病灶部位有关,当病变累及椎体或椎弓根常提示为肿瘤骨转移;若病变只累及椎小关节,棘突或椎体,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可考虑为良性病变[1],CT显示有骨质破坏而骨显像显示为“热区”的病灶,多提示有肿瘤骨转移的可能[5]。SPECT/CT融合显像不仅可对骨显像的阳性病灶进行准确定位,而且CT能分辨皮质或髓质病变,对常见的易与骨转移相混淆的退行性变病灶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大大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同时同机CT能够分辨骨破坏的性质,即区分骨转移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对未明确原发灶的骨转移,有助于寻找原发肿瘤和指导治疗决策。本研究中1例食管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可见右侧锁骨与第一肋骨交界处异常放射性浓聚,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右侧第一前肋异常放射性浓聚,CT图像示骨皮质变薄,骨松质密度增高,确诊为成骨性改变;1例腰椎转移癌患者,全身骨显像见L3-4椎体异常放射性浓聚灶,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L3-4椎体异常放射性浓聚,CT图像示L4椎体骨质破坏,确诊为溶骨性改变,随访确诊为前列腺癌(MRI证实腰椎骨转移)。
本研究结果显示,SPECT/CT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97.1%)较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明显提高;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94.7%)也较全身骨显像(76.7%)明显提高。因此,在肿瘤骨转移诊断方面SPECT/CT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对肿瘤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但必须注意,该研究中SPECT/CT配置的平板CT,所得CT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明显差于专用诊断级CT,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病变,诊断仍需结合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朱广文,张延军,杜雪梅等,99mTc-MDP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335-336。
[2]张一秋,顾宇参,刘文官等,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脊柱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9,29:424。
[3]李伟,屈婉莹,李威等,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343-345。
[4]UtsunomiyaD,ShiraishiS,ImutaMetal.AddedvalueofSPECT/CTfusioninassessingsuspectedbonemetastasis:comparisonwithscintigraphyaloneandnonfusedscintigraphyandCT.[J]Radiology.2006,238:264-271.
[5]R?merW,N?mayrA,UderM,etal.SPECT-guidedCTforevaluatingfociofincreasedbonemetabolismclassifiedasindeterminateonSPECTincancerpatients[J]JNuclMed.2006,47(7):110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