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演变与晚清公案侠义小说

侠之演变与晚清公案侠义小说

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崇侠尚武的意识,而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代的数千年中,也代代皆有侠客纵横驰骋。这种行侠意识与侠客现象,贯穿了古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同时也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表现。而纵观中国古典小说,更可看到侠客形象随着时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游侠——豪侠——官侠的清楚轨迹。本文试从《史记》开始,贯穿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清代公案侠义小说,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侠之演变,并立足于晚清公案侠义小说,着重谈官侠演变之原因。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侠义小说的发展,总揽从史记到唐传奇再到宋元话本再到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介绍其中的侠客形象;其次,介绍了新时期以来学者们对侠之演变的研究,分析其研究所达到的水准与不足之处;再次,对本论文研究的侧重点、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作了约略的介绍。第二章。归纳了侠客形象的类型,并对其进行定义解释。总体上,我们可以将这种“侠”的变化,归纳为从“游侠”、“豪侠”到“官侠”的转变。所谓游侠,便是生存空间主要是在相对于庙堂的江湖、而专以救人性命、藏亡纳死、调解纠纷为己任的侠客,其对庙堂和功名利禄有极大的排斥性。所谓豪侠,其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侠客对江湖的依恋,以及来自于江湖而最终归于江湖的模式上,庙堂与建功立业,只是这中间的一个过程。所谓官侠,就是彻底抛弃了江湖,皈依了庙堂,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人生追求的侠客形象。与此同时,第一章在解释三种侠客的定义之后,还结合具体的形象分析,对三种侠客的特征做了一个总的比较,并总结其演变的特征为:1、从横行江湖到归附庙堂;2、从不求闻达到追求建功立业;3、从江湖义气到恋主情结。第三章。立足于晚清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官侠形象,将其与前代的游侠、豪侠进行比较,结合社会、历史、政治、文化、民众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其演变的原因:1、统治阶级和民众的需要在作品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使得侠客形象开始发生转变;2、清官与侠客合流,为侠客的生存寻找依据和新出路;3、忠义对抗的结果,使得“忠”在晚清压过“义”,进而导致侠的形象出现演变;4、创作主体从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转向群众与作家相结合的创作,使得侠客形象开始转变为说书人与群众共同创作的成果。第四章。立足于以上的分析,对侠客形象的演变做一个总结,并对晚清公案侠义小说进行评价,评论其对于侠客形象演变的功过,并简单分析其后侠客形象的新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侠与侠义小说的渊源
  • 第一节 侠义小说的发展
  • 第二节 当前学者对侠客形象演变的研究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 第二章 侠之演变的特征
  • 第一节 侠客形象的归纳
  • 第二节 侠客特征的演变
  • 一、从横行江湖到归附庙堂
  • 二、从不求闻达到追求建功立业
  • 三、从江湖义气到恋主情结
  • 第三章 侠之演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统治阶级和民众的需要在作品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 一、统治阶级的需要
  • 二、民众心理需求
  • 第二节 官侠合流,为侠客的生存寻找依据和新出路
  • 一、侠客生存的尴尬局面
  • 二、官侠合流的依据和新出路
  • 第三节 忠义对抗的结果,导致侠的演变
  • 一、忠义思想的延续对抗
  • 二、晚清封建思想的复苏与“忠”的全面胜利
  • 第四节 创作主体的变化
  • 一、创作主体从作家个人转向群众与作家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 二、晚清创作主体的思想情趣表现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侠之演变与晚清公案侠义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