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鑫(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吴塘校区,江苏镇江212345)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商学院首创和倡导的一种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藉由真实案例所提供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连结,增强知识迁移能力。财会专业课是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
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职业工作经历,教师选择的案例既要切合学科教学目标,又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错账更正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帐簿,然后找出学生做题中的错误,归纳出错误的类型,由此创设问题情境,针对不同的错误类型应采用什么样的更正方法。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不会让学生觉得新课的导入很生硬,而是以评讲练习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讨论案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例如,在学习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几种计价方法一一介绍给学生,靠学生死记硬背理解知识。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换了一种思路,让学生建一个企业的模拟仓库,讨论如果是特定的贵重物品,该如何计价?如果仓库有相同规格、不同批次、不同价格的同种材料,是先购进的先发出,还是算平均价格?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情况的讨论、模拟,自然就明白了各种计价方法的计算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案例探究激发学生思维
1.发散式案例,就是案例中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某企业在一次财产清查中,发现某种原材料短缺2500元,这2500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1)仓库保管人员失职;(2)发生火灾、洪水等;(3)发生盗窃事件;(4)收发过程中计量不准等。然后就不同的情况给学生介绍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诸如此类问题使学生思维向多个方向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变换式案例是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方向,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例如:
原始案例:甲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开出一张5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现该汇票到期,企业无力支付票款。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付票据50000;贷,应付账款50000。变换案例:若该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付票据50000;贷,短期借款50000。
通过对原案例和变换案例的思考,最后让学生归纳出两种不同的商业汇票转销时的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解题的技巧。
四、案例演示,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多媒体演示是现代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情景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使师生双方的互动立体化,使教学情景真实化。
如某厂销售产品的案例,在订合同———发出材料———款项结算———结转销售成本的过程中,可以把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有关单据的填制、传递、财会人员记账等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教师根据需要辅以讲解。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案例模拟,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所谓案例模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例如在学习经济业务核算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可能会当时记住知识点,而过后可能很快就忘了,因为全靠死记硬背,没有感性认识。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分别探究各个核算环节的具体过程。在模拟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经济业务核算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使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因为有感性的角色体验,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素养,为以后走上社会,尽快胜任会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让学生体验社会大课堂中的真实职业环境。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案例情境,设身处地地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架设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