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如何筑梦大国工匠、圆梦匠心独具

中职教育如何筑梦大国工匠、圆梦匠心独具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科技学校442500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就要下好职教改革这盘棋,树立质量意识,改变粗放管理模式,走向精简、高效、优质、内涵发展之路。

一、何谓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其实,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有不同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工匠精神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祖先们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从现代出土的古代历史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制作工艺的精湛,我们能体会到背后古代匠人们的专注和精益求精。古中国工匠精神曾世代传承,这是伟大的传承。如今工匠精神只在我们这个时代极少数人群中才能偶尔觉到。大多数,我们感到的是工匠精神消失后的悲凉与无奈。

经对德、日等工匠精神盛行国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古今工匠精神收集整理,总结出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五个方面。

二、为何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1.看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全球最多,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但GDP全球第二的制造大国的中国,并没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能得到有效传承。我国,企业“短命”现象并不少见,虽我们有“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态度。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在所难免。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这种职业态度势必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形成了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学生糊口的办学理念,重“传技”,轻“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绑架”技能大赛,忽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因此,职业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开花、结果,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而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

2.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因中国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现代企业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优,这无形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一批注重高品质、高性能而不吝高价格的中国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也会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提倡工匠精神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自我追求。

三、如何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1.提高意识,转变观念。以德国为例,他们培养工匠精神,从孩子开始,教育决不允许强迫孩子、增加负担,让他们活得开心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孩子爱心呢?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才会对工作用心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出精品。因从小所受教育,他们想象丰富,未被功利玷污,故长大后无论从事啥工作都会倾注全力,认真做好,不以功利之心衡量其工作是让他感到卑微还是能够向他人炫耀,这就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

而我国多数从小就被灌输当工人不受社会尊重,又脏又累,待遇差,地位低。受“学而优则仕”理念驱使,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繁重的学前教育,孩子们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重压之下,幼小心灵很容易滋生仇恨,而非爱,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否定并痛恨这种生活,何求他有多少创造力呢?

中职教育在现代工业文明重塑中应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提高国家整体发展意识,营造社会大局氛围,让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充分接触、耳濡目染,让家庭懂得学好技艺,走向蓝领,社会地位不比博士生差。让社会逐步接受中职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校有丰富的文化沉淀、让合作企业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崛起夯实基础。

2.全面渗透,全程跟踪。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固然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就读职业教育学生求学的核心目的,但工匠精神,物化层面上是“匠”,但更主要的精神层面上是“匠之心”。

诚然,练就娴熟、高超技能是工匠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靠在校仅有的几年时间锻造成为卓越的工匠是不切合实际的,因长期的劳动实践、岗位磨练才能成就工匠的精湛技艺。于此,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具备成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夯实文化底蕴是必要的选择。不能着急赶着学生进车间,上实习台,而应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举止的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合作和个性化培养。“德载人生,技行天下”,文化熏陶、文化滋润,为学生根植厚重的职业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最为长久。

职业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学,更侧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工匠”,职业教育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多少,更应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

标签:;  ;  ;  

中职教育如何筑梦大国工匠、圆梦匠心独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