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

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

论文摘要

一、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法治国”的思想。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治之道”是因道全法的道法论、社会进化的历史论、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务实功利的价值论。法家推行“以法治国”的“法治”,其立法原则:第一,法的制定权集中在君主手中。第二,立法应该考虑其功利性。第三,法要因时制宜,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第四,立法应考虑到它的通俗性和可行性。第五,贯彻厚赏重罚的原则。其执法措施:第一,加强法制教育,彰明法令。第二,君主虽不受法律制裁,但也应受到法律的约束。第三,信赏必罚,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第四,执法必须严格谨慎。第五,多用刑罚而少用赏赐。第六,用道德的力量辅佐法制的实施。二、除了“法治”外,法家的术治、势治也是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家认为权势是推行“以法治国”的基础,只有统治权掌握在手,才能发号施令而令行禁止。为此,关于权势的重要作用、权势的形成条件、握权用势的方法、丧失权势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法家的势治学说。术是君主驾御群臣的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形名术”、“用人术”、“听言术”、“无为术”和“治奸术”等。法家“以法治国”方略主张法家的法、势、术相结合。法、势、术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顺应时势、合乎人心的法为基础,以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的势为目标;势和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法的基础之上,而法和术相结合共同增强势即维护和强化君主专制和王权统治。三、学界一般认为“秦朝推崇并奉行法家路线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或重要原因”。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秦朝统治者只注意到秦国实行商鞅的重刑路线,而没有考虑到推行重刑与当时秦国的地理、民风相关,与秦国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相适应。秦朝统治者没有考虑秦统一中国后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生搬硬套,违背法家一贯强调的法律应当在维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随时而变,因俗而动”,以及“法与时转,治与时宜”的基本精神,因而对法家“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理解和适用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而没有真正把握与贯彻法家治国方略的基本精神,在法治、势治、术治方面均出现重大失误。因此,秦朝的速亡不应该归咎于法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法家思想研究综述
  • 1.2 本文的研究旨趣和基本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视角
  • 1.4 本文的写作线索和问题结构
  • 2 法家概论
  • 2.1 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 2.2 法家的界定
  • 2.3 法家代表人物及相关文献考证
  • 2.3.1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管子、子产、邓析、李悝、吴起
  • 2.3.2 法家的中期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
  • 2.3.3 法家的后期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
  • 3 法家“以法治国”的“治之道”
  • 3.1 因道全法的道法论
  • 3.2 社会进化的历史论
  • 3.3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 3.4 务实功利的价值论
  • 4 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
  • 4.1 “以法治国”的涵义解析
  • 4.2 赏功罚罪的治理臣民之法
  • 4.3 “以法治国”的立法原则
  • 4.3.1 法律的制定权集中在君主手中
  • 4.3.2 立法应该考虑其功利性
  • 4.3.3 法要因时制宜,同时法令必须统一,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 4.3.4 立法应考虑到它的通俗性和可行性
  • 4.3.5 制定法律时,必须贯彻厚赏重罚的原则
  • 4.4 “以法治国”的执法措施
  • 4.4.1 加强法制教育,彰明法令
  • 4.4.2 君主也要守法,君权也要受到法的制约
  • 4.4.3 公正无私,信赏必罚,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
  • 4.4.4 执法必须严格谨慎
  • 4.4.5 多用刑罚而少用赏赐,即“刑胜”、“少赏”
  • 4.4.6 用道德的力量辅佐法制的实施,即“誉辅其赏,毁随其罚”
  • 5 法家的“以法治国”与术治、势治
  • 5.1 单纯“法治”的不足
  • 5.2 法家的术治
  • 5.2.1 形名术
  • 5.2.2 用人术
  • 5.2.3 听言术
  • 5.2.4 无为术
  • 5.2.5 治奸术
  • 5.3 法家的势治
  • 5.3.1 权势是胜众之资
  • 5.3.2 权势来自众人的支持
  • 5.3.3 争取民心但不从其欲
  • 5.3.4 如何掌权用势
  • 5.4 法家的法、术、势结合治
  • 5.4.1 势治、术治都需要法治的补足
  • 5.4.2 法治、术治、势治的循环互补
  • 6 法家的“以法治国”与秦朝二世而亡的关系
  • 6.1 对“法家亡秦说”的商榷
  • 6.2 秦朝统治者在实施法家“以法治国”方略的失误
  • 6.2.1 在“法治”方面的失误
  • 6.2.2 在“势治”方面的失误
  • 6.2.3 在“术治”方面的失误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CSSCI 来源期刊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得奖、考核和教师职务晋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让法律运转起来——再论法家的“以法治国”之道[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商鞅的“以法治国”[J]. 中国发展观察 2017(16)
    • [3].对“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4].先秦时期秦始皇“以法治国”管理思想探微[J]. 兰台世界 2013(33)
    • [5].“以法治国”对“依法治国”的启示——兼析法家的“法治”思想[J]. 新乡学院学报 2014(01)
    • [6].论秦王朝的“以法治国”之路——以商鞅变法为视角[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02)
    • [7].《管子》“以法治国”思想辨析[J]. 管子学刊 2013(04)
    • [8].“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政治伦理之比较[J]. 领导之友 2016(03)
    • [9].韩非“以法治国”思想及其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比较[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 [10].“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考释[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1].法家思想探究——浅谈法家的法治与依法治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5)
    • [12].实现“法治国家”,先实现“诚实社会”[J]. 法人 2018(08)
    • [13].公正、人心、礼义——《管子》“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解析[J]. 齐鲁学刊 2015(02)
    • [14].法治[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8(Z1)
    • [15].从“以法治国”到“道德自律”——法家的发生逻辑与理解方法[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6].齐文化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研究[J]. 管子学刊 2010(03)
    • [17].法家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04)
    • [18].秦朝“以法治国”成败及对后世的影响[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2(04)
    • [19].对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再反思[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3)
    • [20].从“以法治国”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法治方略的历史演进和未来面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22)
    • [21].《韩非子》“以法治国”理念下的设计批评[J]. 艺术教育 2015(06)
    • [22].法家“法治”理论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作用考析[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9(00)
    • [23].图片[J]. 平安校园 2016(04)
    • [24].先秦诸子的犯罪预防观及其借鉴[J]. 武夷学院学报 2013(03)
    • [25].下期要目[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07)
    • [26].论秦朝图书与档案的分野及其“以法治国”的行政取向[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08)
    • [27].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法治思维路径——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9)
    • [28].法家的富国强兵的价值观[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7)
    • [2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外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借鉴[J]. 今日中国论坛 2012(12)

    标签:;  ;  ;  ;  ;  

    论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以“治”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