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自由—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拯救自由—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以赛亚·伯林,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重新复归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并将它建立在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不过,伯林的著作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门论述自由主义的,他的著作的大部分或是对某一思想家的述评,或是对某一思想传统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启蒙主义、反启蒙主义、犹太主义、民族主义等等都是他试图澄清的对象。如果对伯林思想的背景做一个简单化的归纳,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实际上来源于三个不同的思想传统:俄国传统、犹太传统和英国传统:他不同程度地受这三个传统的影响,兼具着俄国、英国和犹太这三种身份。正是他早年与这三个不同思想传统中的生活利他后来对这三个思想传统的阅读和研究,形成了伯林所有著作背后的基本倾向:对战争和暴力的强烈拒绝,对生存和平静生活的权利的守护。正是在这一基本倾向的基础之上,他的著作形成了几个重大的思想主题: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拒绝、现实感和自由主义。在伯林看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核心倾向就是强烈的理性一元主义,它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上: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服从于一些普遍的原则;存在着真实的、不变的、普遍且永恒的普遍原则,它们对一切人,一切地方和一切时代都是正确的;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能够在普遍原则的基础上获得最终的解决。伯林所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现实的真正面目,现实的真实面貌是差异和独特性,它并不神秘,就是我们最为平常的生活经验,具有无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而理性一元主义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幻觉,对现实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抽象理论总是要不断地忽略和切割,以保证抽象理论自身的完整性和体系性;这就存在着带来暴力和战争的危险。伯林主张一种“现实感”,它是通过“复活”环境和真实情感的“投入”来对历史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能力,一种“洞察力”,一种对组成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不可胜数、微不足道的因素所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整合能力,一种基于真实经验的人生智慧,一种“即兴发挥”的能力。正是对“现实感”的感知使伯林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多元的,既没有任何同一的本质或目的,也不能相互化约、相互归属。在多元现实的基础上,“不受干涉”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现实的自由必然是有界限的自由。因此,自由主义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划定私人生活的领域与公共权威的领域间的界线。对此,伯林的答案是,这种基本界限就是人权,它可以通过实践行动中的妥协和平衡相对固定下来。在伯林的著作中,反一元论、现实感、消极自由观在伯林的著作中是连为一体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伯林文本的阅读澄清这一理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伯林思想的三个背景:俄国、英国与犹太
  • (一) 俄国:战争与革命
  • (二) 犹太:个性与归属感
  • (三) 英国:开放性与安全感
  • 二 自由主义传统与伯林:从天赋人权到理性自主
  • (一) 权利论自由主义传统:限权"保护"
  • (二) 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三) 理性自主的自由主义:理性的自我实现
  • (四) 伯林之地位:重建消极自由
  • 三 积极自由的思想根基:理性主义一元论
  • (一) 理性一元主义的核心:"完美社会"
  • (二) 理性一元主义的发展:启蒙主义
  • 四 真正的"同伴":俄国思想家与怀疑主义
  • (一) 赫尔岑:历史没有脚本
  • (二) 托尔斯泰:历史不透露原因
  • (三) 屠格涅夫:在历史中寻找"中庸之道"
  • 五 为自由世界奠基:现实感与多元主义
  • 六 结论:伯林的"消极自由"立场
  • (一) 澄清种种"积极自由"之危险
  • (二) 在多元主义基础上重建"消极自由"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由及其滥用:伯林自由论述的再考察[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04)
    • [2].《历史学的主题、解释与价值——柯林武德对伯林的影响》[J]. 史学史研究 2020(01)
    • [3].刘伯林首创歙县中共党支部[J]. 江淮文史 2019(04)
    • [4].观念史的审美之维——论伯林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再阐释[J]. 浙江学刊 2017(05)
    • [5].张伯林作品[J]. 世界博览 2019(05)
    • [6].张伯林作品[J]. 世界博览 2018(15)
    • [7].伯林的伟人献词[J]. 美文(上半月) 2014(03)
    • [8].伯林在1968(外一篇)[J]. 山花 2011(13)
    • [9].伯林多元价值论的民主意蕴[J]. 商 2016(29)
    • [10].伯林难题及其解答[J].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4)
    • [11].伯林式焦虑症与自由的价值[J]. 道德与文明 2012(03)
    • [12].伯林致雅法书信——从伯林的未刊书信说起[J]. 读书 2017(03)
    • [13].论伯林消极自由思想形成的渊源[J]. 长江论坛 2015(02)
    • [14].捍卫消极自由——论伯林的自由观[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8)
    • [15].概念、范畴与现实——伯林哲学观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01)
    • [16].伯林消极自由思想所引发的质疑与回应[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17].被误读的与被误解的:中国语境中的伯林[J]. 天府新论 2017(02)
    • [18].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J]. 长江论坛 2016(01)
    • [19].伯林的浪漫史观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06)
    • [20].艾伯林悖论[J]. 读写月报 2018(Z4)
    • [21].内在的相容与张力——论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06)
    • [22].自由的绪论:伯林拒斥历史决定论的历史之维[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05)
    • [23].《都伯林人》中“女性谱系”的建构[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 [24].伯林两种自由的概念及其后果[J]. 理论月刊 2012(12)
    • [25].伯林特的城市美学观刍议[J]. 创新 2010(01)
    • [26].“话匣子”伯林[J]. 书城 2009(12)
    • [27].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解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27)
    • [28].在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1)
    • [29].论《都伯林人》中视角转换的人际功能[J]. 作家 2010(22)
    • [30].伯林自由观念的重构[J]. 学海 2013(01)

    标签:;  ;  ;  ;  ;  

    拯救自由—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