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不仅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生产活动,而且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如何把这两者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重点内容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其合理配置与结构优化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途径。沽源县地处坝上高原,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的典型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的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因而,深入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既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也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论文以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数学模型分析、统计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以沽源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目标的初步研究。正文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概述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全面总结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详细介绍了研究区的地理环境背景,并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第三章主要依靠构建多个相关数学模型,分区分乡镇分析了研究期内沽源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途径、特点,初步预测了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具体分析结果显示,沽源县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如下态势:①在数量上,该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共占研究区土地利用总面积的92%左右。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剧烈,其中林地面积增长较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增长缓慢。耕地减少速度较快,牧草地面积从2001年后开始减少。②在利用程度上,该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全县的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分乡镇看,只有平定堡镇和闪电河乡的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③在区域差异上,全县的平均多样化指数低于土地利用类型数目相同、分布均匀情况下的多样化指数,但也处于缓慢增加状态。各乡镇的多样化指数相差不大,都在平均数左右,多样化特征不明显。各乡镇的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较显著,但空间格局不明显。④在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上,除牧草地和园地面积没有预测外,该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还是持续减少,其它用地类型缓慢增加,与现在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⑤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的人力活动是导致沽源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则是耕地减少、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第四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区划分的结果,综合考虑各乡镇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农业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各乡镇界限的完整性,将全县分为四个区:西南部波状高原林牧农土地利用区,中北部波状高原牧农土地利用区,东部低山丘陵牧农林土地利用区,南部中低山牧林土地利用区,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区的调整研究,列出各个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