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论文摘要

大庆喇嘛甸油田是陆相砂岩油田,因其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岩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点。由于长期注水开发,自1997年起已经进入到特高含水开发期,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流体分布等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测井曲线特征上都会有所反映。检查井岩心分析、室内物模试验和现场动态监测资料均表明,以厚油层为主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到90%以后,存在着严重的无效和低效循环问题,并在厚油层和薄油层中都有分布。大量的注入水沿高渗透、高含水的便捷通道(简称“低效无效循环带”)无效或低效循环。低效无效循环带的存在,导致油田采收率低、生产成本上升,开发效益下降,给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压力。运用常规裸眼测井资料的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定量识别低效无效循环带的研究,对于三次采油、堵水调剖、注采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油层波及体积和石油采收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分成薄油层和厚油层两个部分,研究区块有两个,分别以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低效无效循环识别与治理试验区,总共有油水井212口,其中的56口二次加密井和41口聚合物驱井(研究厚油层)和喇嘛甸油田北北块油气缓冲区,总共有油水井135口(研究薄油层),其中的二次加密井、聚驱井和聚驱上返新钻井56口井作为研究资料。从萨Ⅱ到高Ⅰ共5个油层组、38个沉积单元作为低效无效循环层识别与治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该区块开展油藏精细地质、开发历程和生产动态研究,绘制精细地质图幅54张。分析同位素吸水剖面资料85口,分析密闭五组合测井资料25口,绘制油层连通图120多张。2、在全油田范围内收集5口2000年以后所钻取的岩心井资料,统计储层的岩性、物性储层参数,并提取相对应的各条测井的读值,建立完整的数据库,重新进行岩电关系研究,依据低效无效循环带形成机理,利用其微观变化在测井曲线上和储层参数上的反映,找到低效无效循环带与油层水淹特征相区别的曲线特征,制定了低效无效循环带判别标准。3、研究形成了低效无效循环带定量识别方法,重新建立模型解释储层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粒度中值、孔隙半径、出水率等18个静动态参数,并编制解释程序。本研究实现了低效无效循环带判别的计算机化,经过和岩心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对比,其计算精度是完全可以达到低效无效循环带判别的要求。4、对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识别与治理试验区212口井进行低效无效循环带单井解释,并在精细地质上绘制出低效无效循环带,分析其平面分布特征。在三年的识别研究、治理和应用过程中,绘制低效无效循环带平面分布图幅6个区块300余张。目前已经作为正常生产项目,与水淹层一同进行解释。5、利用低效无效循环带纵向识别成果和平面分布图,通过编制堵水、长胶筒封堵、细分层注水、补孔、多次射孔、封堵等措施方案,总结出多种有效地低效无效循环带治理方法、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实现了三个区块的低效无效循环带的有效治理,并成厚油层内部剩余油挖潜、开发方案编制、生产动态分析等的基础资料,为油田的各项开发工作提供保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2 低效无效循环带的概念及分类
  • 0.3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0.4 主要研究内容
  • 0.5 完成的主要工作
  • 1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
  • 1.1 喇嘛甸油田地质基本概况
  • 1.2 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
  • 2 低效无效循环层段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
  • 2.1 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带裸眼井测井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
  • 2.2 油田薄油层低效无效循环带裸眼井测井特征及定性识别方法
  • 3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定量识别方法
  • 3.1 泥质含量定量计算方法研究
  • 3.2 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 3.3 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 3.4 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 3.5 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 3.6 孔隙半径的计算
  • 3.7 低效无效循环层判别参数的计算
  • 4 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的数学方法和测井数据校正方法
  • 4.1 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数学方法—BP 神经网络法
  • 4.2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数学描述
  • 4.3 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
  • 5 低效无效循环带测井解释软件的编制
  • 5.1 程序设计环境
  • 5.2 程序设计
  • 5.3 程序的主界面
  • 5.4 程序的实现
  • 6 低效无效循环层识别符合率研究
  • 6.1 计算机自动识别程序各类参数计算的精度对比
  • 6.2 低效无效循环层识别结果与综合识别结果对比分析
  • 7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
  • 7.1 低效无效循环带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
  • 7.2 低效无效循环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
  • 8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成果的应用及其治理方法
  • 8.1 低效无效循环带的识别方法
  • 8.2 无效注采循环的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 8.3 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取得的效果
  • 9 结论和展望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测试资料在低效无效循环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04)
    • [2].模糊综合评判法快速识别低效无效循环井层——以扶余油田西10-2区块为例[J]. 非常规油气 2016(01)
    • [3].基于多学科思路的无效循环识别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4)
    • [4].流体绕流减少低效无效循环的做法和效果[J]. 石油石化节能 2017(05)
    • [5].基于可拓理论识别低效无效循环带方法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6].低初黏调堵技术控制低效无效循环的应用[J]. 石油石化节能 2019(07)
    • [7].庆甲区块后续水驱低效无效循环场分布及治理对策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5)
    • [8].后续水驱低效无效循环分布及治理对策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4)
    • [9].白452区注入压裂过程中低效、无效循环层形成规律及治理方法研究[J]. 化工管理 2018(05)
    • [10].压裂过程中低效、无效循环层形成规律及治理方法研究[J]. 石化技术 2018(04)
    • [11].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层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J]. 化工管理 2018(02)
    • [12].基于容量阻力模型的低效无效循环场定量识别[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5)
    • [13].后续水驱综合调整技术研究[J]. 石化技术 2019(02)
    • [14].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流场分布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20)
    • [15].应用电控配产技术控制无效循环[J]. 石油石化节能 2018(05)
    • [16].大孔道识别技术及其在低效或无效循环治理中的应用[J]. 油气井测试 2013(06)
    • [17].高含水期无效水循环形成时机的定量表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1)
    • [18].XX工业区后续水驱控水挖潜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11)
    • [19].水驱油田驱油剂室内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11)
    • [20].A区块无效注水循环的综合治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8)
    • [21].S开发区特高含水开采阶段降本增效的主要做法及效果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 2019(05)
    • [22].喇嘛甸油田大孔道综合治理方法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0(S1)
    • [23].特高含水期油藏低效循环井及条带识别技术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4(09)
    • [24].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区周期注水的实践与认识[J]. 石油石化节能 2016(01)
    • [25].分层段周期注水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05)
    • [26].L油田XX一类油层聚驱后水驱控水调整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4)
    • [27].PEOffice软件在喇嘛甸油田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6)
    • [28].反向调堵技术方案优化[J]. 采油工程 2013(01)
    • [29].北二西水驱治理注采无效循环的做法及认识[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3)
    • [30].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网络的构建及代谢通量分析[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9(03)

    标签:;  ;  ;  ;  ;  ;  ;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