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兔烫伤模型,并应用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烫伤创面,观察烫伤创面的愈合情况,探讨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1)PRP凝胶制作:实验前1d,利用Landesberg法,以200 g力离心两次制作PRP, PRP制作的全过程严格无菌。PRP与凝血剂和少许空气(有利于PRP凝固)混合,6-10s后,PRP凝成胶状物。(2)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2只,平均体重分别为(2.64±0.53)Kg、(2.73±0.52)Kg,雌雄不限。分别用4%硫化钠脱去大白兔背上毛,然后使用92℃恒温水浴烫其背部10 s,制作大白兔两侧深Ⅱ度烫伤创面,每侧面积约7cm×10cm,深度经组织学证实。两组均于烫伤后1h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L/kg以抗休克。烫伤后6h内,实验组将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均匀铺于创面上,厚度约1mm,外用3M薄膜包扎、边缘缝合;对照组外涂磺胺嘧啶银。(3)利用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求出创面愈合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即创面愈合率。(4)每组分别于实验后的7、10、14d随机选取4只大白兔麻醉后处死,每个创面取创面中央及前后创面边缘共三个点,将皮肤完整取出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乙醇逐级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表皮及真皮愈合情况。(5)每组7、10、14d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计数5个视野下微细血管数量,对比各组切片中微血管数量差异。(6)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VEGF的表达,采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1.创面大体观察:经两种方法治疗后,烫伤创面面积随伤后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以实验组治疗的创面愈合更为明显。实验组,第7d, PRP凝胶牢固粘合创缘,创面渗出减少。可见创缘有上皮生长,第10d,创面渗出显著减少,创缘上皮生长明显,第14d,创面干燥,创面明显缩小,愈合部分质地软,无明显瘢痕形成。对照组,第7d,创面渗出较多,部分创面可见脓性分泌物,第10d,创面渗出略减少,部分创面加深变黑,第14d,创面干燥,部分磺胺嘧啶银脱落,创面缩小。2.镜下创面组织学变化:第7d,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可见表皮细胞增殖,创面内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已形成,并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但实验组创面肉芽组织灶更明显,细胞及血管含量更丰富;第10d,实验组较对照组创缘上皮增殖更明显,创面内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目更多;第14d,实验组创面新生表皮细胞已基本覆盖伤口,并可见明显角化,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大部分转化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数少于对照创面,对照组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尚较活跃,纤维细胞数目少。3.微血管计数:取试验组及对照组第7、10、14d组织切片,随机计数5个显微镜视野下微血管数量取其均值作为该标本的微血管数。7、10d,实验组微血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实验组微血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创面愈合率对比:7、10、14d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结果:应用免疫组化SP法,以细胞浆或(和)细胞核中着棕色者为阳性细胞。bFGF及VEGF的半定量测定:在200倍光镜下观察7、10、14d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观察1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7、10d, bFGF及VEGF阳性细胞数两组均增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bFGF及VEGF阳性细胞数两组均逐步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大白兔烫伤创面愈合,其主要机制是促进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及微细血管的生成,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论文目录

  • 1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 1.1 中文摘要
  • 1.2 英文摘要
  • 1.3 前言
  • 1.4 材料与方法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7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2 致谢
  • 3 富血小板血浆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应用(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