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叙述性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叙述性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任娜[1](2018)在《叙述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性建设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亟需在话语层面有所主张。近代中国的现代性话语建设方案并未成功履行,关键在于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深入中国社会现实当中开启现代性话语构建思路,从而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当今中国现代性话语的构筑以深切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为立足点,开启举世瞩目的现代性建设工程,并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当中被深切领会,值得坚守并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许祖华[2](2015)在《鲁迅小说的叙述性话语及语用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鲁迅小说的两类叙述话语,一类是叙述人物"行状"的话语,另一类是叙述情景的话语。两类叙述话语的修辞,神采分呈,魅力十足,不仅有效地彰显了鲁迅小说的艺术风貌,而且也直接地显示了鲁迅的智慧水准。这些叙述话语中的语用修辞的最大特点和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有效地实现了平常词语的艺术化与思想化。(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5年04期)
[3](2014)在《刘旭《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是"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丛书"中的一部,力图从中国的现代性的角度对底层叙述进行系统的研究。本书从概念辨析、理论阐释以及文本批评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底层叙述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全书包括"近现代底层形象的变迁"、"彩票:底层致富幻象一种"、"吃饱之后怎样"、"底层婚姻:在现代与封建之间"、"底层人格:在可爱与可恨之间"、"文学中的底层(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4年06期)
李玉坤[4](2014)在《为“问题身份”正名——同性恋叙述中的施动性话语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动作描述以及叙述评论两个层面对同性恋叙述中第一人称"我"的施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同性恋身份认知的四个阶段,施动性逐步上升,叙述者对自身责任的话语构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问题身份从推脱到接受。这样的叙述策略是同性恋叙述者寻求与主流社会道德立场的一致的努力,在话语层面合理化、正常化自己的"问题身份"。而另一方面,从低到高的施动性话语构建也表明叙述者对性别身份的完全自知自治,由此可见边缘人群的身份并非完全受制于主流话语体系而是主流话语体系的制约以及个人的重构力量的博弈和抗衡,正是这种博弈和抗衡使得"问题身份"变得自然、合理。(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陶春军[5](2006)在《影子和灯:悲剧叙述视界中的喜剧性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在悲剧叙述视界中适时恰当地介入喜剧性话语,不但不会削弱悲剧的崇高美,反而能更好地加强审美效果,让人们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美。文章着重是从悲剧中为什么会出现喜剧性话语、喜剧性话语表现的基本形态、喜剧性话语介入原则和狂欢化的结局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6年20期)
彭甄[6](1999)在《《驿站长》:叙述者形象及其非叙事性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希金的作品《别尔金小说集》创作于1830年的“波尔金之秋”.这部全称为《故伊万·彼得罗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包括5篇小说:《射击》(10月14日),《暴风雪》(10月20日),《棺材店老板》(9月9日),《驿站长》(9月14日)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9月20日).作为俄罗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品之一,《别尔金小说集》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出一系列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贵族、外省地主、军官、小官吏、城市小手工业者等等,表现出小说主人公丰富、复杂的个体心态以及19世纪20年代群体的社会心理.其中,《驿站长》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由此揭开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形象系列的帷幕;表达了作家深刻的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所以说,《驿站长》就其文学史意义而言,在《别尔金小说集》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岱宗学刊》期刊1999年01期)
叙述性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分析鲁迅小说的两类叙述话语,一类是叙述人物"行状"的话语,另一类是叙述情景的话语。两类叙述话语的修辞,神采分呈,魅力十足,不仅有效地彰显了鲁迅小说的艺术风貌,而且也直接地显示了鲁迅的智慧水准。这些叙述话语中的语用修辞的最大特点和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有效地实现了平常词语的艺术化与思想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述性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任娜.叙述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可能性与现实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
[2].许祖华.鲁迅小说的叙述性话语及语用修辞[J].长江学术.2015
[3]..刘旭《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
[4].李玉坤.为“问题身份”正名——同性恋叙述中的施动性话语构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
[5].陶春军.影子和灯:悲剧叙述视界中的喜剧性话语[J].语文学刊.2006
[6].彭甄.《驿站长》:叙述者形象及其非叙事性话语[J].岱宗学刊.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