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 ——李锐小说研究

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 ——李锐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李锐是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作家。作为一个有着充分的文学自觉和独特的文学追求的作家,他“拒绝合唱”,始终以一种清醒独立的姿态,在众语喧哗的新时期文坛发出自己的声音。纵观李锐的小说创作,从《厚土》到近期的《太平风物》、《人间》,可以发现,李锐始终表达着对人类生命困境的关注。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观念有关。少年时惨痛的“文革”经验,青年时吕梁山知青岁月的磨砺,以及家族历史的震撼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由此产生的思想上的“双向煎熬”和精神困境是他小说创作的动力,“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是他的文学追求。他从“文革”带来的刻骨铭心为起点,生发出对中国人,乃至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李锐在小说中尽可能地拨开一切遮蔽生命本相的障碍,表达着人类的生命困境。在李锐看来,人的生命困境来自几个方面: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无理性的历史带给人们的精神煎熬和吊诡命运;人性自身的弱点给人类自身造成的困境。李锐小说中的人物,无不是在生命的重重困境中苦苦挣扎,仿佛是一种宿命般不可挣脱。这也是李锐所深深体会到的生而为人的艰难。李锐一直以来对人类命运的悲剧体验,体现在他的小说中,形成了一种悲凉绝望的叙事风格。他作为一个对小说形式有着不懈追求的作家,始终坚信形式是触摸真实生命的通道。他长久以来对小说叙事形式的不断探索,实际上是他对生命本身的追索和拷问。从《厚土》之前的小说,到《厚土》、《无风之树》,再到《太平风物》,我们发现,小说呈现出从独语到对话的变化态势,这体现了李锐不断突破自我,渴望打破单一话语对生命遮蔽的努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李锐小说生命困境主题的写作缘起
  • 2.1 人生经历的深刻影响
  • 2.1.1 "文革"经验:李锐小说无法回避的起点
  • 2.1.2 吕梁岁月:李锐关注生命困境的契机
  • 2.1.3 家族历史:四川自贡的历史震撼
  • 2.2 文学观念与文学追求
  • 2.2.1 "从个人出发去追问人类的困境"
  • 2.2.2 双向煎熬与精神自救
  • 3 生命困境的追问与歌哭
  • 3.1 凝滞与剧变下的生存之重
  • 3.1.1 生存欲望的扭曲
  • 3.1.2 政治权力的压迫
  • 3.1.3 不可预测的苦难
  • 3.2 无理性历史下的生命泯灭
  • 3.2.1 虚妄理想的破灭:播火者的精神煎熬
  • 3.2.2 历史圈套的诡谲:命运无常的困境
  • 3.3 "异类"之困与人性之恶
  • 3.3.1 被排斥的"异类"
  • 3.3.2 人性弱点的审视
  • 4 生命困境的表现方式
  • 4.1 小说氛围的营造:天长地久的悲凉
  • 4.1.1 绝望溃败的结局设置
  • 4.1.2 冷峻压抑的意象选择
  • 4.2 话语方式的选择:从独语到对话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20世纪70年代武汉市经济规划与建设[J]. 人文论谭 2017(00)
    • [2].“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3].成长小说何以成为近20年文革记忆生产的显要形式[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
    • [4].“文革”初期地方党政的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探讨[J]. 青年学报 2014(03)
    • [5].特殊时期的文化输出——“文革”十年间的对外文学翻译[J]. 山东外语教学 2011(05)
    • [6].“文革”期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影响[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4)
    • [7].“文革”记忆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J]. 巢湖学院学报 2008(01)
    • [8].浅谈文革诗歌的三种类型及其成因[J]. 艺术科技 2016(04)
    • [9].“文革”时期版画图式探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0].余华“文革”言说的三重视界[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1].论“文革”时期著名知识分子的抗争[J]. 传承 2008(10)
    • [12].“文革”时期连环画的美学特点[J]. 文教资料 2014(08)
    • [13].峥嵘岁月沉淀后的万千思绪——老生代作家的“文革”抒写[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14].“文革”时期周恩来民生思想初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3)
    • [15].商洛市知青运动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1(03)
    • [16].论“文革”地下小说的创作与传播[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7].聆听历史与人性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小说《等待》[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8].红色浪漫:“文革”美术综论——以广西为例[J]. 艺术探索 2010(02)
    • [19].“文革”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抗争述论[J]. 传承 2008(14)
    • [20].理性的迷失——“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有理”的心理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9)
    • [21].“文革”的教训与政治体制改革[J]. 大连干部学刊 2012(07)
    • [22].为了纪念的忘却——三十年来“文革”电影的创作图景及阐释[J]. 电影文学 2009(09)
    • [23].“文革”词语大面积隐退现象探究[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24].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评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6)
    • [25].“文革”后“革命记忆”小说中的人物镜像[J]. 名作欣赏 2011(33)
    • [26].论“文革”平面设计艺术中符号化的构成形式[J]. 中国美术 2010(02)
    • [27].由《喜送公粮》看“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特点[J]. 大家 2010(14)
    • [28].运用当代文学浅析“文革”[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3)
    • [29].文革期间小提琴作品民族化特征[J]. 通俗歌曲 2015(03)
    • [30].关于历史悲剧的狂欢记忆[J]. 天津社会科学 2009(05)

    标签:;  ;  ;  ;  ;  

    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 ——李锐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