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

论文题目: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姚颖垠

导师: 孙其信,倪中福

关键词: 小麦,杂种优势,抑制差减杂交,基因表达,基因克隆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研究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深入探讨基因差异表达与小麦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3338和斯卑尔脱小麦(Trticum spelta L)2463及其种间杂交种3338/2463为材料,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对杂种与亲本叶片和根系中差异表达的EST进行了批量克隆,并对部分EST进行了差异表达验证、电子定位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另外,还分离了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完成了其表达模式分析,并将其中的3个基因(14-3-3、ADP核糖基化因子以及组蛋白脱乙酰化酶基因)转化拟南芥,得到了表型存在明显变异的阳性植株。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温室营养液培养方法,系统测定了种间杂交种3338/2463与其亲本根系性状的表现,并计算了各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5个性状(总根长、根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重)的中亲优势均超过20%,而且达到显著水平,尤其是根干重,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达到35.32%和25.52%,而叶干重的中亲优势为23.33%,超亲优势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根系的杂种优势幅度要大于地上部。同时提出以“遗传发育相对简单的根系”作为模式性状开展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认识。 2.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法,构建了4个小麦杂交种与亲本的差减EST文库,分别富集了根系中杂种增强、杂种减弱表达以及叶片中杂种增强、杂种减弱表达的基因,并依次命名为根系杂种库、根系亲本库、叶片杂种库、叶片亲本库。对4个库中926个EST进行了测序,获得了748个非冗余的EST序列。这是目前对小麦杂交种和亲本之间最大规模的差异表达EST的分离和克隆结果。BLASTX分析结果表明,有465个EST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物种的己知蛋白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功能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新陈代谢、细胞生长与维持、光合作用、转录调控、抗逆性等。 3.采用反向Northern技术验证了443个来自于根系差减杂交库的EST的差异表达,发现68.16%的基因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差异表达模式与SSH结果相一致:对18个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的15个与SSH结果一致;另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3个EST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差异表达模式与SSH、半定量RT-PCR以及反向Northern结果一致。 4.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将差异表达EST定位在水稻的基因组上,并与前人定位的水稻杂种优势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有104个EST定位于4个控制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QTL位点中(90%,E值<e-10)。其中有30个EST位于控制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区域,9个EST位于控制每株分蘖数的区域,34个EST位于控制千粒重的区域,另外52个EST位于控制产量的杂种优势位点。这是目前对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EST最大规模的定位和比较基因组定位结果,为实现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基础的整合提供了可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5.采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的方法验证,分离克隆了25个具有完整ORF结构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15个小麦核糖体蛋白基因(TaRP),GTP结合蛋白(TaRab),20S蛋白酶体β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

1.1.1 显性假说

1.1.2 超显性假说

1.1.3 QTL定位和分析与杂种优势遗传学假说

第二节 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2.1 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1.2.2 基因等位变异与杂种优势

1.2.3 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基因功能验证

1.2.4 表观遗传与杂种优势

第三节 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方法进展

1.3.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方法

1.3.2 研究基因功能的策略与方法

第四节 立论依据和研究目标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第二章 3338/2463组合分蘖盛期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法分离克隆小麦根系和叶片中杂交种与亲本间差异表达EST

第一节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差异表达EST库的构建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第二节 差异表达EST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表达模式验证分析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第四章 具有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片段的克隆以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杂交种下调表达的GTP结合蛋白基因TARAB的克隆与鉴定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第二节 15个编码小麦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第三节 9个具有完整开放读码框(ORF)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第五章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苜蓿雄性不育性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D]. 伊风艳.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 [2].水稻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初探[D]. 宋高远.武汉大学2014
  • [3].基因表达水平上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 熊立仲.华中农业大学1999
  • [4].人参、西洋参发根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D]. 王建华.吉林大学2009
  • [5].水稻叶特异表达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 林长发.复旦大学2003
  • [6].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表达蛋白研究[D]. 石海波.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 [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 周正富.华中农业大学2011
  • [8].扁蓿豆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张宇.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9].甜高粱茎秆糖积累期microRNA及基因表达谱分析[D]. 于惠琳.沈阳农业大学2015
  • [10].AP2/ERF转录因子与水稻产量相关基因LRK6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D]. 王钱洁.复旦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小麦杂交当代和亲本自交种子发育早期的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D]. 谢晓东.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水稻和玉米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杜喜玲.复旦大学2004
  • [3].小麦耐盐相关基因的作图及克隆[D]. 马丽清.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小麦组蛋白修饰酶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鉴定[D]. 戴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芸薹作物杂种优势形成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 吴才君.浙江大学2005
  • [6].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苗期根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差异表达EST定位[D]. 鞠传丽.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小麦种间、品种间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激素生理基础[D]. 窦秉德.中国农业大学2002
  • [8].水稻杂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D]. 陈学峰.武汉大学2004

标签:;  ;  ;  ;  ;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