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遗址是我国大量的古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固有的建造材料——生土、夯土和土坯等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极易风蚀、水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以及不合理利用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土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我国土遗址的保护状况普遍较差,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如不及时抢救,则面临永远毁灭的危险。本文概述了土遗址加固保护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高昌故城土遗址主要病害之一——坍塌的成因。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对一种新型锚杆——碳纤维楠竹锚杆在土遗址加固保护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研究在不同的锚固长度、锚杆直径、孔径、灌浆材料、加肋间距和倾斜角度下锚固体的变形机理和破坏形态。通过对锚杆受力后的P-S曲线及其锚杆沿其长度方向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研究实验条件下锚固系统的受力机理,揭示以上条件对锚固力和杆体应力分布的影响。2.通过现场原位竹片试验,对碳纤维楠竹锚杆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研究了碳纤维布对锚固力提高的影响。3.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弹塑性范围内,模拟随着荷载的增加锚固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锚固长度、锚杆直径与灌浆体直径比值、灌浆体强度和表面状态下锚杆应力分布情况。4.结合相关规范和规程对高昌故城遗址保护工程提出设计和施工建议,供工程应用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机改性固化剂在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中的性能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2)
- [2].李渡酒窖土遗址中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1)
- [3].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骆驼城遗址加固工程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4)
- [4].青海地区苔藓结皮对土遗址片状剥离的影响[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05)
- [5].基于文献的中国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J]. 西部考古 2017(02)
- [6].浅谈土遗址中的蛴螬病害及其防治[J]. 丝绸之路 2017(04)
- [7].土工试验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J]. 文物建筑 2013(00)
- [8].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对三杨庄汉代潮湿土遗址的现场加固试验[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1(00)
- [9].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评《土遗址保护材料探索——非水分散体材料研制及土遗址加固研究》[J]. 材料保护 2020(09)
- [10].土遗址夯补机具研制与配套施工工艺研究[J]. 施工技术 2017(S2)
- [11].土遗址保护实践探索——以汉霸二王城城垣保护为例[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22)
- [12].土遗址保护锚固技术研究现状[J]. 丝绸之路 2012(08)
- [13].土遗址保护中的多学科应用[J]. 丝绸之路 2010(06)
- [14].西安土遗址保护环境创造实践与研究进展[J]. 建筑与文化 2014(03)
- [15].植物对汉阳陵帝陵封土遗址的影响[J]. 文博 2013(03)
- [16].浅析土遗址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方式[J]. 四川建材 2012(02)
- [17].综述土遗址保护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山西建筑 2012(19)
- [18].几个红烧土遗址过火温度的科学推断[J]. 文物春秋 2018(06)
- [19].秦陵百戏俑坑土遗址纵向水盐运移的模拟土柱实验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5(S1)
- [20].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筛选试验研究——以福建昙石山遗址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01)
- [21].膨胀土地区土遗址病害分析[J]. 河南科技 2010(03)
- [22].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及保护对策简述[J]. 山西建筑 2018(03)
- [23].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筛选试验研究——以福建昙石山遗址为例[J]. 史前研究 2013(00)
- [24].长城土遗址车辆振动效应测试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011(S1)
- [25].新疆地区土遗址病害类型及成因初步分析[J]. 考古与文物 2009(05)
- [26].对大型土遗址的植物病害研究——以西安阿房宫遗址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1)
- [27].室内土遗址气-液相变补水的可行性研究——以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3)
- [28].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在潮湿环境土遗址加固保护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8(11)
- [29].模拟土遗址中可溶盐运移规律的初步探索[J]. 土壤学报 2011(02)
- [30].土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后评估方法的实践——以交河故城保护加固工程为例[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