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空间特征及其产业布局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空间特征及其产业布局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和前人得出森林固碳系数分别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的能源消费碳源和森林碳汇进行了核算,对该区域碳源碳汇进行均衡分析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是个净碳源,且碳汇缺口为21.36TgC/a。通过对区域内的碳均衡进行研究,发现九江市区、新余市区、南昌市区、余干市、鹰潭市和景德镇市等这些市区的碳汇缺口较大,这对其余县市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些县市一方面可通过转换能源模式来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从而降减少碳能源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植树造林力度,通过增强该区域的本土碳汇能力来改善区域的碳均衡情况,减轻其碳汇负担。此外,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进行空间分析。该部分将GIS技术与ESDA结合起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聚集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汇负担系数之间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利用MCDA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主要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其中将碳排放公平性因子引入所考察的属性集,结果显示:南昌市区、贵溪市、永修县、新余市区和德安县等县区比较适合发展工业产业,其中丰城市和南昌市区可从现在的工业劣势转为优先考虑的布局目标。最适合发展旅游的县区分别为鹰潭市区、浮梁县、德安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九江市区、瑞昌市、景德镇市区、新干县、鄱阳县等,这与仅考虑区位商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说明现在的旅游业发展对于我们的布局规则来说基本合理。而鄱阳县、余江县、都昌县、余干县、彭泽县、高安市和万年县等几个县区农业优势大、基础好,考虑其碳排放因素后对其各县区的农业产业的布局无明显抑制作用,应坚持农业的发展;经研究最不适合重点发展农业的县区为鹰潭市区、景德镇市区和南昌市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排放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空间分析问题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的意义
  • 1.4.2 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处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及模型介绍
  • 2.1 研究方法
  • 2.1.1 均衡分析方法
  • 2.1.2 基尼系数评价方法
  • 2.1.3 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 2.1.4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
  • 2.2 论文相关概念的阐释及定义
  • 2.3 模型概述
  • 2.3.1 空间权重矩阵
  • 2.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2.3.3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
  • 2.3.4 区位商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碳汇核算及均衡分析
  • 3.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的核算
  • 3.2.1 碳源的核算思路
  • 3.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区碳源的核算
  • 3.3 区域碳汇核算
  • 3.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源、碳汇情况分析
  • 3.5 区域碳排放均衡分析
  • 3.6 区域碳排放不公平系数计算与分析
  • 3.6.1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 3.6.2 碳排放基尼系数和碳汇负担系数的构建
  • 3.6.3 碳排放基尼系数和碳汇负担系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4章 基于ESDA的鄱阳湖经济区碳源碳汇公平性分析
  • 4.1 鄱阳湖经济区碳源碳汇公平性的全局自相关分析
  • 4.2 鄱阳湖经济区碳源碳汇公平性的局部自相关分析
  • 4.2.1 Moran散点图
  • 4.2.2 LISA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MCDA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
  • 5.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现状概述
  • 5.2 基于MCDA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分析研究
  • 5.2.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MCDA分析
  • 5.2.2 属性权重的确定
  • 5.2.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决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会寻安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J]. 苏区研究 2019(06)
    • [2].中国五大湖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5)
    • [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分析[J]. 城市学刊 2020(03)
    • [4].中国生态经济区带来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吗[J]. 财经科学 2018(02)
    • [5].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内外经验借鉴[J]. 学理论 2017(01)
    • [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探论[J]. 武陵学刊 2017(03)
    • [7].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路径研究[J]. 武陵学刊 2017(03)
    • [8].浅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 才智 2017(16)
    • [9].城市化进程中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性[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09)
    • [10].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 现代测绘 2020(02)
    • [11].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思路论[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6(11)
    • [12].试论建设福建水稻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J]. 福建稻麦科技 2016(04)
    • [13].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发展成果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5)
    • [14].聚焦江淮生态经济区[J]. 群众 2017(18)
    • [15].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 [16].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
    • [17].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以张家口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8].关于积极推动省会南部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 [19].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3)
    • [20].略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 理论学刊 2011(04)
    • [21].首都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及建设机理[J]. 经济地理 2010(07)
    • [22].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03)
    • [23].洞庭湖区地方高校服务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J]. 武陵学刊 2020(03)
    • [24].创新观念培养人才服务潘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J]. 现代交际 2015(12)
    • [25].西部:八百里“旱海”变“瀚海”——代表热议西部生态经济区[J]. 吉林人大 2016(02)
    • [2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飞地经济”发展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10)
    • [2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对外经贸 2013(03)
    • [28].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建议[J]. 武陵学刊 2012(01)
    • [2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升[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30].基于SWOT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2(06)

    标签:;  ;  ;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空间特征及其产业布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