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论文摘要

台湾少数民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直至20世纪60年代,一批接受汉语教育的知识分子文学意识觉醒,台湾少数民族才开始进行书面文学创作。尽管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在主流话语规范下生成的,但无疑推进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性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在台湾本土化运动和世界原住民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体意识逐步觉醒,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深刻认识到各族群所遭遇的历史处境。为了抗争台湾当局的政治压迫和现代文明对族群文化的冲击,他们以复兴族群文化为使命,以拯救族群命运为己任,以汉字为书写工具努力地进行文学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展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自1962年排湾族作家陈英雄首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台湾少数民族文学走过了一条从政治抗争到审美超越的行程,文学创作的数量与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这股令人瞩目的创作潮流对当下台湾文学的格局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台湾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论文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置于整个台湾地区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框架内进行审视,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视野下对其进行解读。在全面把握台湾地区文化格局变迁和族群关系变动的基础上,对战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成因、发展规律、审美品质、发展困境及其文学文化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论文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厘清台湾少数民族概念,概述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进而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一章现代性视野下的台湾少数民族,主要探讨了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岛内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书写及其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传播模式转型的意义,剖析了岛内的民族政策和现代化进程对台湾少数民族所造成的现实困境。第二章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崛起,主要从岛内的政治环境变迁、岛内汉族作家的“跨族”写作以及大众传媒与弱势群体的文学表达等方面入手,分析战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形成的背景与缘由。第三章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主题话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进行考察,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到文学审美的超越,指出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文学美感的表达,同时也是抗争强权政治,拯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第四章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品质,从台湾少数民族生存空间的地理和文化个性着手,分析其所建构的山海文化景观,探究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所展示的生态伦理观点以及汉语思维、民间文学对文学表达的影响。第五章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困境,重点分析面对文化全球化、现代化和汉文化的冲击,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所作的文学回应,指出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文学与政治、母语与汉语间所面临的困惑和抉择,分析新世纪以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陷入低潮的原因。第六章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对当代台湾文学的发展的意义,分析台湾族群政治社会中,不同族群立场下的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书写,以及由此而造成台湾文学格局的变迁和台湾文学史观的转变。结语部分是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思考与展望,探讨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台湾少数民族如何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政治性与文学性、山海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界定
  • 二、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概述
  • 三、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 四、 论文选题的缘由、意义、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代性视野下的台湾少数民族
  •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及其族群文化特征
  • 第二节 文化“他者”的历史想像与文学叙事
  • 第三节 战后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昏”民族
  • 第二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崛起
  • 第一节 “原住民运动”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起
  • 第二节 战后台湾汉族作家的“跨族书写”
  • 第三节 传播媒介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 第三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主题话语
  • 第一节 文化批判与民族现代性追求
  • 第二节 文化抗争与民族文学启蒙
  • 第三节 文化返乡与民族文化建构
  • 第四节 文化超越与审美追求
  • 第四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品格
  • 第一节 山海世界的构筑与重现
  • 第二节 生态伦理的反思与观照
  • 第三节 多语思维下的汉语审美表达
  • 第五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困境
  •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困境
  • 第二节 文本的困境
  • 第三节 文化价值取向的困境
  • 第六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
  •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格局
  • 第二节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史书写
  • 结语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近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趋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2)
    • [2].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认同及构建之思考[J]. 民族大家庭 2020(01)
    • [3].多点民族志的探索与实践——对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网络调查及保护[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与流变[J]. 台湾研究集刊 2020(03)
    • [5].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建构[J]. 汉字文化 2020(11)
    • [6].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研究[J]. 学术探索 2020(07)
    • [7].在交流融合中助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评述[J]. 文艺论坛 2020(03)
    • [8].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文学的认知与传播功能[J]. 民族文学研究 2020(05)
    • [9].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形成、阅读与阐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3)
    • [10].跨文明研究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的困境与前景[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1)
    • [11].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建构[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5)
    • [1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主要取向[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13].201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出版盘点[J]. 中国图书评论 2018(02)
    • [14].编一册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如何?[J]. 读书 2017(08)
    • [15].新时代茶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的创新性研究[J]. 福建茶叶 2018(09)
    • [16].浅析当前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17].新疆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的几点思考[J]. 新疆艺术(汉文) 2016(03)
    • [18].少数民族文学与全球视野——以柯尔克孜族文学为例[J]. 新疆艺术(汉文) 2016(05)
    • [19].少数民族文学与西方文学自我民族书写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1)
    • [20].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思想审视[J].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1)
    • [21].流动时代的立体书写——2016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掠影[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1)
    • [22].文学与文化: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解构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1)
    • [23].1950-19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几个关捩[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4].后殖民主义视野下英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2)
    • [25].宗教性启蒙、民族性悖谬及社会性衍变——少数民族文学道德承担的多重维度[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2)
    • [26].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出版 2017(09)
    • [27].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9)
    • [28].“少数民族文学”构造史[J].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5)
    • [29].论少数民族文学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策略[J]. 亚太教育 2016(01)
    • [30].重绘山海民族的心灵史——评王志彬的《山海的缪斯: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J]. 民族学刊 2016(02)

    标签:;  ;  ;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