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下的民法发展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下的民法发展

论文摘要

市民社会问题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而被更多学者所关注,社会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等纷纷将市民社会理论引入自身的研究范畴中,以期通过完善市民社会理论,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体系而解决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运动。在中国,也正经历社会转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改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大一体思潮,通过激发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刺激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与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在进行的改革不期而遇,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例如都在尽最大可能的限度范围内增强个体的经济发展的自由,促使更快发展,同时也都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协调国家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分配与结合问题。至此,中国的学者开始研究市民社会理论问题,开始尝试将缘于西方的市民社会移植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达到解决中国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大范围的激发各种经济因素的发展潜能,另一方面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国家管理的关系。移植市民社会理论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什么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还要明确调节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手段之一的民法如何反应二者的互动,如何通过自己特定的优势而使二者达到和谐的境界。因此,本文从市民社会的历史概念发展史开始,重点介绍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下民法的发展脉络以及民法对二者互动发展的影响,进而明确在我国目前的发展背景下将选择怎样的互动发展模式以及在此发展模式下民法的发展道路问题。全文共分为六章,如下:第一章,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的解读,明确何为市民社会,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和民法关系的论证做铺垫。第二章,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历史轨迹的分析,明确民法在二者互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第三章,在总结第二部分民法在不同阶段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民法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即民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发展的反应装置和推动装置。第四章,通过中国学者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模式分析的选择,明细中国民法发展的现实状况。第五章,进一步阐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模式”发展下,我国民法的完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解读
  • 1.1 市民社会的解读
  • 1.1.1 古典市民社会
  • 1.1.2 现代市民社会
  • 1.1.3 当代市民社会
  • 1.1.4 我国学者对市民社会的理解
  • 1.1.5 综述
  • 1.2 政治国家的解读
  • 1.2.1 政治国家整体发展脉络
  • 1.2.2 政治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 第2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及民法的发展脉络
  • 2.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浑然一体阶段
  • 2.2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阶段
  • 2.3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糅合阶段
  • 2.4 市民社会的再度复兴阶段
  • 第3章 对民法发展的反思
  • 3.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反映装置——民法
  • 3.1.1 民法本质方面
  • 3.1.2 民法原则层面
  • 3.1.3 民法具体制度层面
  • 3.2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推动装置——民法
  • 3.2.1 私权与公权博弈推动了二者的互动
  • 3.2.2 民法制度的包容性协调二者的矛盾
  • 3.2.3 民法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推动了二者的互动
  • 第4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模式在中国的选择
  • 4.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 4.2 学者对中国特定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模式的选择
  • 4.2.1 "新权威主义"与"民主先导论"
  • 4.2.2 市民社会构建二阶段论与"滚动式驱动理论"
  • 4.2.3 "良性互动说"——现代化选择的最佳模式
  • 第5章 "良性互动"模式下我国民法的完善
  • 5.1 理念的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 5.1.1 "以人为本"的"人"之内涵
  • 5.1.2 "以人为本"的"本"之内涵
  • 5.2 脉络的完善——"以人为本"现实化
  • 5.2.1 进一步加强对人的肯定,充分体现人的价值
  • 5.2.2 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财产权体系
  • 5.2.3 协调好民法与其他的法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下的民法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