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吗啡及神经降压素对大鼠尾壳核神经元μ、δ、κ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生物学
作者: 刘海青
导师: 白波
关键词: 吗啡,神经降压素,尾壳核,阿片受体,阿片受体,阿片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来源: 泰山医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尾壳核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吗啡、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及二者联合作用,对尾壳核神经元的μ、δ、K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 MOR; delta-opioid receptor, DOR; kappa-opioid receptor, KO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细胞免疫化学等方法。细胞培养部分: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新生Wistar大白鼠尾壳核进行体外分散培养,培养条件37°C、5% C02,并于培养的第1、3、5、7、9 d,随机测量有典型神经元特征的细胞的突起长度和胞体面积;培养6 d左右,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达85%以上,用于后续实验。药物实验部分:给药前3h更换不含小牛血清的无酚红DMEM培养基:1.换入吗啡或NT培养液,终浓度分别为10-5mol/L和10-8mol/L,在给药后的0,4,12,24,48h分别收集细胞;2.更换吗啡培养液,终浓度为0、10-9、10-8、10-7、10-6、10-5mol/L;更换NT培养液,终浓度分别为0、10-12、10-10、10-8mol/L,在给药后的24 h收集细胞;3.在终浓度为0、10-12、10-10、10-8mol/L的NT培养液预孵育15 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为10-6mol/L,并于24h或48 h收集细胞。细胞收获后,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观察吗啡、NT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浓度)及二者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的MOR、DOR、KOR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的MOR、DOR蛋白表达的影响。1.体外培养的尾壳核神经元可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梭形、椭圆形、锥形或多边形生长,某些神经元突起可见串珠样膨体,突起末端见粗大的生长锥,其胞体及突起于1~3 d增长最快,5~7 d趋于稳定,9d基本维持5~7 d水平,甚至出现空泡及颗粒等衰老性改变;2.吗啡可使MOR、DOR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使KOR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作用持续48 h;吗啡在10-8mol/L时可引起MOR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 KOR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10-6mol/L时才有效降低DOR的mRNA水平(p<0.01);3.NT在10-10mol/L及以上浓度使MOR、DOR、KOR 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作用可持续48 h;4.NT在10-10mol/L及以上浓度与吗啡(10-6mol/L)联合用药组,MOR、DO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吗啡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异(p>0.05);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吗啡可显著降低MOR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在10-10mol/L及以上浓度与吗啡(10-6mol/L)联合用药组MOR表达明显高于吗啡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无异(p>0.05);但DOR在吗啡组及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1.体外培养的尾壳核神经元于6、7d左右趋于成熟,生长状态良好,为实验的最佳时机;2.吗啡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4h或12h以上,可明显抑制MOR或DOR的基因表达;吗啡作用12h以上可显著促进KOR的基因表达;而NT作用于原代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4h以上,对于MOR、DOR、KOR的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 NT可阻断吗啡对原代培养大鼠尾壳核神经元MOR、DOR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4.吗啡可明显降低MOR蛋白表达,NT可部分阻断吗啡对MOR蛋白的抑制作用,但DOR蛋白水平不受吗啡及NT的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1. 主要试剂
2. 主要仪器
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
2. 培养细胞生长过程的动态观察
3. 给药方式
4. RT-PCR扩增
5.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6.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培养细胞生长规律的观察
2. 吗啡及NT对MOR、DOR及KOR mRNA的影响
3. 吗啡与NT联合作用对MOR、DOR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大鼠尾壳核神经元原代培养
2. 吗啡和神经降压素对阿片受体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及分析报告
1. 神经降压素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2. 阿片成瘾受体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题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发布时间: 2011-04-22
参考文献
- [1].穿膜肽策略介导内吗啡肽-1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D]. 吴一凡.兰州大学2012
- [2].多位点修饰设计的内吗啡肽-1的类似物及其镇痛活性研究[D]. 梁媛.兰州大学2012
- [3].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对吗啡耐受的作用和机制[D]. 李美丽.福建师范大学2010
- [4].多巴胺参与束旁核痛觉调制和吗啡成瘾机理的研究[D]. 高鹤仁.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
- [5].隐丹参酮抗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作用及对小鼠全脑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D]. 蔡萍.福建医科大学2010
- [6].不同浓度吗啡经冠脉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 熊江琴.南昌大学2011
- [7].三种内吗啡肽类似物的镇痛和成瘾性研究及分子模拟[D]. 朱贝贝.兰州大学2007
- [8].多位点修饰内吗啡肽及其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D]. 赵瑞飞.兰州大学2010
- [9].应用吗啡后大鼠DRG神经元的神经化学变化[D]. 陈丽钦.福建师范大学2011
- [10].肾上腺髓质素参与吗啡耐受的产生和MrgC受体对吗啡耐受的调制的研究[D]. 李琦.福建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部分脑区蛋白激酶A和Kappa阿片受体表达变化[D]. 宋秀花.新乡医学院2012
- [2].异丙酚对大鼠脊髓GABA_A、NMDA及μ-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D]. 王志涛.郑州大学2011
- [3].高效液相色谱酸性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药物的研究[D]. 贾亮平.延安大学2010
- [4].波纹巴非蛤糖胺聚糖抗氧化与降血脂活性研究[D]. 董晓静.广东海洋大学2010
- [5].超分子主体对某些药物的分子识别研究[D]. 杨吉元.山西师范大学2010
- [6].内部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问题研究[D]. 高姗.兰州商学院2010
- [7].κ-阿片受体通过调节Cx43稳定性介导的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研究[D]. 张权宇.第四军医大学2010
- [8].к阿片受体通过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途径调节Cx43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伟光.第四军医大学2010
- [9].免疫系统来源的细胞中阿片肽受体的检测[D]. 李雪.青岛大学2002
- [10].吗啡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μ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D]. 闫丽隽.山西医科大学2004
标签:吗啡论文; 神经降压素论文; 尾壳核论文; 阿片受体论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