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政府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民国时期民政府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即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水利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极度重视。尤其是以“八百里秦川”著称的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但与其相邻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利开发不受重视,再加上水利技术落后,除了少量小型渠道的开通,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素来没有像样的水利工程出现。进入民国以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了相对繁荣和发展的状态,不仅出现了大量小型渠道,也出现了几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如织女渠、榆惠渠、云惠渠、定惠渠、绥惠渠等。本文基于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历史地理环境的复原,以及国民政府与民众对水利建设的重视,探讨该区水利事业的发展状况(小型水利的建设、大型灌溉渠道的修筑以及井灌的发展),同时讨论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下灌溉工程的技术特点,以及水利工程兴修的资金来源和水利工程的管理状况。民国时期大量水利设施的修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的生存环境,但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也成为水利发展的阻碍因素。文章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由绪论和第一章组成。绪论部分通过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分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两方面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地理概况,通过历史地理概况的介绍,为探讨陕北水利发展特点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本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二章介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背景。民国时期陕北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原因:一、陕西近代旱灾的发生;二、国民政府水利建设政策的支持;三、抗战时期陕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另外,陕北地区各县水利发展条件也各不相同,水资源丰富的榆林、神木、绥德、延长、鄜县、宜君等县域水利发展条件较好,水利状况与其他县域相比也较为发达。第三章介绍了国民政府对陕北地区的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对水利状况的调查、勘测,大、小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筑以及井灌的发展和水车桔槔工程的运用。在对水利建设的介绍中,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对水利建设的影响。第四章从陕北地区自然地理状况出发,介绍了该地灌溉工程的技术特点。第五章介绍了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工程管理、灌溉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国民政府时期陕北地区水利工程的运营与管理。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结语部分。本部分通过论述农田水利建设对地区内农业发展的影响,肯定了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总结全文,笔者提出,民国后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历史地理概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 一、区域内地貌环境
  • 二、区域内水资源状况
  • 第二节 人文历史概况
  • 一、民国以前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利建设状况
  • 二、民国时期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复杂的政治状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水利建设的背景
  • 一、陕西近代旱灾的发生
  • 二、抗战时期陕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 三、国民政府水利建设政策的支持
  • 第二节 各县水利发展条件及发展概况
  • 第三章 国民政府在陕北地区的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对陕北水利状况的调查与勘测
  • 第二节 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
  • 第三节 主要灌溉工程的修筑
  • 一、织女渠灌溉工程
  • 二、榆惠渠灌溉工程
  • 三、定惠渠灌溉工程
  • 四、云惠渠灌溉工程
  • 五、绥惠渠灌溉工程
  • 第四节 凿井与水车桔槔工程
  • 第四章 灌溉工程技术特点研究
  • 第一节 灌溉工程的修筑技术
  • 一、筑堤
  • 二、筑坝
  • 三、开渠
  • 第二节 引水技术和蓄水技术
  • 第五章 水利工程的运营与管理
  • 第一节 资金来源与组织经营方式
  • 第二节 水利工程的管理
  • 一、官办水利工程管理原则
  • 二、民建水利工程的管理
  • 三、农田灌溉的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民国时期民政府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