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灾害的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我国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的实质不仅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更是文化和价值的问题。因此,树立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为标志的新道德、新文明正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所必须。环境道德正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利益的再分配,是通过培育善待环境的情感和习惯,建立起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毫无疑问,环境道德教育不可能置身于外,它在更新人类环境价值观念大有可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有关人和自然关系的学说,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本文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当代中国国情需要,找到环境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价值和环境道德教育的必然性,提出了笔者认为有效的环境道德教育方法,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重要思想,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交代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概况,并着重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主要内容,得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特征,最后总结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原则。第三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角度对环境道德教育进行全新的阐述。从环境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特征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环境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对策。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提出的方法和对策的基础上以及环境问题紧迫性的前提下,对环境道德教育意义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 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基础
  • 1.1.1 自然科学基础
  • 1.1.2 哲学理论渊源
  •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1.2.1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1.2.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中国的发展
  • 1.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问题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蕴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
  • 2.1.1 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论自然观的扬弃
  • 2.1.2 非人类中心主义有机论自然观的修正
  • 2.1.3 自然观的有机统一
  • 2.2 “人化自然”的特征
  • 2.2.1 自然的对象性价值
  • 2.2.2 对象性活动
  • 2.2.3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 2.3 人与自然对象性活动的原则
  • 2.3.1 对象性活动的“有所为”
  • 2.3.2 对象性活动的“有所不为”
  • 2.3.3 “为”与“不为”的历史的统一
  • 第3章 环境道德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实践
  • 3.1 环境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 3.1.1 环境道德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基础
  • 3.1.2 环境道德教育的伦理基础
  • 3.2 环境道德教育的类型
  • 3.2.1 环境价值观教育
  • 3.2.2 环境道德观教育
  • 3.3 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
  • 3.3.1 素质教育
  • 3.3.2 全民教育
  • 3.3.3 终身教育
  • 3.4 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策思考
  • 3.4.1 加快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 3.4.2 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提高公民教育水平
  • 3.4.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公民积极参与
  • 3.4.4 从法律上明确环境权,为提高环境道德意识提供法律保障
  • 3.4.5 倡导生态消费,树立理性消费观
  • 第4章 时代呼唤环境道德教育
  • 4.1 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 4.2 环境道德教育理论的价值
  • 4.2.1 物质价值
  • 4.2.2 精神价值
  • 4.2.3 人的价值
  • 4.3 当代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意义
  • 4.3.1 有利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4.3.2 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4.3.3 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