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螺旋藻胞内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研究

极大螺旋藻胞内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研究

论文题目: 极大螺旋藻胞内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化学

作者: 张威

导师: 姚成

关键词: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糖蛋白

文献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原产于非洲乍得湖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藻粉为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丙酮、乙醚脱水,获得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粗品(IPS),得率9.8%(w/w);粗品用活性炭脱色,再经等电点沉淀、结合胰蛋白酶水解后透析等方法脱蛋白,获得胞内多糖半精品(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PS),得率5.0%(w/w);再经DE-52、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同时以苯酚-硫酸法鉴定,得到两种单一组分的多糖精品:IPS A和IPS B,得率分别是1.3%(w/w)和1.0%(w/w),用Sephadex G-200及苯酚-硫酸法紫外光谱进行纯度测定,初步证明它们都是纯品。利用HPLC、IR、凝胶过滤法、硫酸-咔唑法、硫酸比浊法等方法测定其组成、初步结构及其各种理化性质,结果显示:IPS 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8KD,主要单糖组成为L-岩藻糖、L-鼠李糖、D-木糖、D-甘露糖(摩尔比为1.0:0.62:0.99:0.013),硫酸根含量为26.3μg/mg,糖醛酸含量为13.4μg/mg;IPS 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KD,主要单糖组成包括D-木糖、L-鼠李糖、D-果糖、D-葡萄糖、L-岩藻糖、D-半乳糖(摩尔比为0.011:0.84:1.0:0.051:0.026:0.0043),硫酸根含量为21.5μg/mg。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IPS A和IPS B,组成虽然略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也很大,但含有相似的官能团和相似的结构。 另外,在室温下抽提藻粉,抽提液经羟基磷狄石(HA)层析、Sephadex G-100层析纯化,可得藻兰蛋白(PC)和别.藻兰蛋白(APC),其中藻兰蛋白又含有两种成分PC A和PC B,得率分别为1.9%(w/w)和2.6%(w/w),APC得率为2.2%(w/w);不溶物再经80℃热水抽捉,环流泡沫法去蛋白,经Sephacryl S-100凝胶层析,得到一种极大螺旋藻糖蛋白,得率为3.52%(w/w);极大螺旋藻糖蛋白再通过SDS-PAGE电泳,测得这种糖蛋白的十口对分子质量为136KD;红外光谱显示这种多糖可能含有α-型糖苷键,并且通过β消去反应证实了螺旋藻糖蛋白中的糖苷键属于0-型糖肽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

1.2 产地及发展史

1.3 螺旋藻的营养价值

1.4 螺旋藻的开发利用

1.5 螺旋藻及其胞内多糖和蛋白的医用价值研究

1.5.1 螺旋藻的医用价值的研究

1.5.2 螺旋藻多糖的应用研究

1.5.2.1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作用

1.5.2.2 放射防护作用

1.5.2.3 抗病毒作用

1.5.2.4 对糖尿病和贫血的作用

1.5.2.5 抗衰老作用

1.5.3 螺旋藻蛋白质的应用研究

1.6 螺旋藻胞内多糖及蛋白质提取方法综述

1.6.1 螺旋藻胞内多糖的提取方法及有关性质

1.6.1.1 热水抽提法提取多糖及其纯化

1.6.1.2 酸碱法提取多糖及其纯化

1.6.1.3 螺旋藻胞内多糖的相关性质

1.6.2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及有关性质

1.6.2.1 藻蓝蛋白的提取

1.6.2.2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1.4.1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

2.1.4.2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组分的纯度鉴定

2.1.4.3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2.2 结果

2.2.1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

2.2.2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纯度鉴定

2.2.3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2.3 讨论

第三章 极大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1.4.1 羟基磷灰石层析柱的制备

3.1.4.2 极大藻蓝蛋白粗提物的制备

3.1.4.3 极大藻蓝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及糖蛋白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初步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1.4 实验方法

4.1.4.1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组分的含量分析

4.1.4.2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检测

4.1.4.3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

4.1.4.4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糖醛酸含量检测

4.1.4.5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硫酸根检测

4.1.4.6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4.1.4.7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分析与鉴定

4.2 结果

4.2.1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理化特性

4.2.2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4.2.3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

4.2.4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糖醛酸含量

4.2.5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硫酸根检测

4.2.6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各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4.2.7 极大螺旋藻糖蛋白的分析与鉴定

4.2.7.1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纯度鉴定结果

4.2.7.2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

4.2.7.3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4.2.7.4 极大螺旋藻胞内糖蛋白的糖肽键的特征分析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23

参考文献

  • [1].螺旋藻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研究[D]. 陆寿祥.南京农业大学2014
  • [2].红外辐射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D]. 何鹏.广西大学2016
  • [3].螺旋藻的诱变育种[D]. 许永哲.内蒙古大学2013
  • [4].螺旋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吸附研究[D]. 李昊翔.浙江大学2005
  • [5].螺旋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田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 [6].内蒙古螺旋藻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D]. 周博.北京林业大学2011
  • [7].内蒙古螺旋藻蛋白酶解工艺优化研究[D]. 李欣悦.北京林业大学2008
  • [8].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螺旋藻形态建成相关蛋白[D]. 王福双.天津商业大学2017
  • [9].极大螺旋藻和微小小球藻对UVB增强及有机质增富的响应[D]. 陈善文.暨南大学2001
  • [10].Se、Te胁迫对极大和钝顶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D]. 贺鸿志.暨南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富硒螺旋藻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刘亚敏.昆明医学院2006
  • [2].螺旋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D]. 盛玉青.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3].钝顶螺旋藻多糖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孙远征.中国海洋大学2006
  • [4].螺旋藻和节旋藻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D]. 孙鹏.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内蒙古地区天然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D]. 胡炜东.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6].钝顶螺旋藻藻种选育及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D]. 赵萌萌.西北大学2005
  • [7].螺旋藻高密度混合营养培养工艺的研究[D]. 田华.贵州大学2006
  • [8].钝顶螺旋藻中活性成份的提取、分离与纯化(Ⅲ)[D]. 刘江强.广西师范大学2000
  • [9].螺旋藻藻蓝蛋白与多糖的一步法提取[D]. 董斌.四川大学2001
  • [10].钝顶螺旋藻中荧光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D]. 许宝青.浙江大学2003

标签:;  ;  ;  

极大螺旋藻胞内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