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的诞生与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培训革命,它的出现超越了传统的员工培训和开发阶段,打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单一模式。企业大学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很多优秀的企业大学已经从企业的教育机构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中心。中国的企业大学出现于20世纪末期,到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百所。然而,与国外优秀的企业大学相比,中国本土的企业大学无论从人才培养模式、规模,还是从企业战略中心的角色来说,都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通过对外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研究,较为系统地探析了企业大学的本质内涵、理念嬗变及其功能和角色,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大学发挥作用的核心环节——课程开发与e-learning体系建设,旨在为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企业大学的内涵,并对国内外学者研究企业大学的成果进行了述评。第二章是研究设计部分。该章主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三章是外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研究。该章梳理了企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企业大学的现状、特征与理念嬗变,并从功能、课程体系和e-Learning体系等维度论述了外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及运行状况。第四章是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现状及反思。本章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分析了中国企业大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了国外企业犬学理念、功能、课程和e-Learning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J]. 现代焊接 2010(02)
- [2].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分析[J]. 现代商业 2018(36)
- [3].中国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建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再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31)
- [4].乘“一带一路”东风 “打洋工”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J]. 农民文摘 2017(07)
- [5].七日谈[J]. 新民周刊 2017(14)
- [6].美国“域外管辖”在对外国企业法律诉讼中的运用——兼论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J].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0(02)
- [7].我国受控外国企业税收管理研究与完善[J]. 涉外税务 2011(01)
- [8].向外国企业学习商业模式(上)[J]. 装备制造 2010(11)
- [9].外国企业“送礼”的启示[J]. 企业文化 2010(02)
- [10].外国企业技术转让营业税减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涉外税务 2008(07)
- [11].外国企业入华发展对中国企业国外发展的影响[J]. 管理观察 2008(10)
- [12].中小种子企业应如何完善管理机制[J]. 种子科技 2010(04)
- [13].外国企业或个人投资有限合伙新发展(英文)[J]. 商品与质量 2010(S6)
- [14].完善受控外国企业税制 加强受控外国企业管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之“受控外国企业管理”[J]. 涉外税务 2009(08)
- [15].恩德:从容不迫、扎实前行[J]. 风能 2011(10)
- [16].1985:外来的和尚们[J]. 商界(评论) 2009(06)
- [17].外国企业驻浙代表处的税收政策及解决方案研讨[J]. 现代商业 2012(26)
- [18].外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方式选择与税收分析[J]. 涉外税务 2012(12)
- [19].和黑幕记者玩心眼[J]. 山海经 2014(21)
- [20].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J]. 司法业务文选 2011(01)
- [21].外国企业如何征服美国市场[J]. 企业文化 2008(06)
- [22].外国企业的技术授权策略与社会福利[J]. 世界经济 2013(10)
- [23].“挠痒痒”伤了谁?[J]. 经营与管理 2012(05)
- [24].准确把握受控外国企业税制 促进“走出去”企业规范发展——《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之“受控外国企业管理”[J]. 涉外税务 2009(07)
- [25].创新之理念 中国企业创新要努力聚合全球资源——专访海德思哲全球合伙人孟凡辰[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4(Z1)
- [26].踮着脚尖抓机遇[J]. 新一代 2011(10)
- [27].管理创新如何不再“东施效颦”[J]. 化工管理 2011(06)
- [28].美国政府对外国参与美国研发活动的管理概况[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9(03)
- [29].向外国企业学习商业模式(下)[J]. 装备制造 2010(12)
- [30].外国企业承包工程税收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