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改变论文-张旭,李妍熹,李涵识,魏洁雅,鄢鑫语

软组织改变论文-张旭,李妍熹,李涵识,魏洁雅,鄢鑫语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组织改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组织侧貌,预测,口腔正畸

软组织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李妍熹,李涵识,魏洁雅,鄢鑫语[1](2019)在《正畸软组织侧貌改变预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侧貌美观是很多正畸患者求治的主诉。前牙的唇舌向移动会带来嘴唇位置的改变,进而造成软组织侧貌的改变。尽管正畸医生对前牙移动量的控制越来越精准,却远不能准确预测软组织侧貌随牙移动发生的改变。因此,软组织侧貌预测作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成为当前口腔正畸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从原理、影响因素、可靠性分析及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对正畸软组织侧貌改变预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静,李锦峰,毕思思,任战平,陶永炜[2](2018)在《环梨状孔缘植骨对软组织改变的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槽突裂环梨状孔缘植骨对鼻翼基底位置及鼻旁软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3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进行重建分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软、硬组织叁维方向的改变。结果:手术前后梨状孔缘对称性明显改善,但鼻翼基底软组织改变较为复杂:术前患侧鼻翼基底各测量标志点在X及Y方向上均表现为较健侧向外、下方移位,Z方向并未表现出健、患侧的显着性差异,术后X及Y方向对称性有所改善,但Z方向患侧较健侧均表现为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鼻翼基底区软组织对称性的改变,发现其与术前梨状孔的塌陷程度呈现阈值效应。结论: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小于4.6mm时,鼻翼基底对称性改善不明显,为保护面部立体结构及视觉美观,环梨状孔缘植骨应更为谨慎;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大于4.6mm时,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戴建强[3](2018)在《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新方法的建立及椎前软组织改变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仅需经口一个入路,就可完成寰枢关节即时复位、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在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术后伴发的椎前软组织(PVST)肿胀常使气管拔管具有风险,传统法拔管存在拔管延迟、拔管后气道梗阻风险高等不足。本研究目的:①将传统法拔管进行改良,为临床提供一个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的新方法;②对PVST厚度进行测量,明确术后PVST变化规律,为TARP内固定术后气道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选择施行TARP内固定术成年患者318例,分为传统法拔管组(CA组,142例)和改良法拔管组(IA组,176例)。在符合基本拔管适应证的基础上,CA组以肉眼观察咽部及舌体有无明显肿胀判断气道通畅度,对无明显肿胀者进行拔管;IA组以气囊漏气试验(CLT)评估气道通畅度,对CLT阴性者给予拔管,并对术后3d CLT阳性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BS)辅助拔管。比较两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喘鸣及拔管后24h内再插管率。2.比较TARP内固定术成年患者(I组,32例)术前、术后C2、C3、C4叁节段PVST厚度。并与前路C3/C4手术者(II组,32例)及前路C5/C6手术者(III组,32例)PVST厚度进行对比,分析TARP内固定术后PVST变化规律。结果1.改良法与传统法拔管比较1.1 CA组术后1d、2d达到拔管适应证者分别为15(10.56%)、50(35.21%)例,IA组术后1d、2d达到拔管适应证者为69(39.20%)、75(42.61%)例,IA组术后2d内早期拔管率显着高于CA组(81.81%比45.76%)(P<0.01)。IA组拔管时间为术后2(1,2)d,CA组拔管时间为术后3(2,3)d。1.2 CA组17(11.98%)例发生拔管后喘鸣,而IA组为10(5.69%)例,CA组拔管后喘鸣发生率是IA组的2.11倍(P<0.05)。CA组7例(4.93%)拔管后需再插管,IA组为1例(0.57%),CA组再插管率为IA组的8.65倍(P<0.05)。1.3 IA组18例于术后3d或4d在FBS辅助下成功拔管,成功率为100%。2.TARP内固定术后PVST改变2.1叁组患者术前PVST厚度一致,术后PVST厚度均显着大于术前(P<0.01)。术后组内比较:Ⅰ、Ⅱ组术后PVST厚度增幅叁节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C2增幅低于C3、C4。术后组间比较:Ⅰ组术后PVST厚度增幅高于Ⅱ、Ⅲ组(P<0.01);II组C2增幅高于Ⅲ组,C3、C4增幅低于Ⅲ组(P<0.05)。2.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和TARP内固定术为术后PVST肿胀预测因素。ASIAD级亚组分析显示仅TARP内固定术为肿胀预测因素。结论1.以CLT评估气道通畅度,并对术后3d CLT阳性者采用FBS辅助拔管的新方法优于传统拔管法,前者既能使TARP内固定术后患者尽早拔管又可显着减少拔管后喘鸣及24小时内再插管率。2.TARP内固定术后PVST肿胀程度明显重于前路C3/C4和前路C5/C6手术者,术后需加强气道管理,严防PVST肿胀而导致的气道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11-18)

李锦峰[4](2018)在《牙槽裂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对软组织改变的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CBCT叁维重建对完全性牙槽裂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术后软组织改变进行叁维形态学的量化分析研究,指导临床选择牙槽裂植骨同期行环梨状孔缘植骨与否及程度,为鼻畸形二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且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支撑。方法:对3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术前1周及术后至少6个月的CBCT资料进行重建分析,将数据输入Mimics19.0进行叁维重建,进行健、患侧对比,分析其对称性;将每个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输入Ondemand3D1.0获得多平面(MPR)重建图像,分析术前后鼻旁软组织的改变。研究方法:对3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术前1周及术后至少6个月的CBCT资料进行重建分析,将数据输入Mimics19.0进行叁维重建,进行健、患侧对比,分析其对称性;将每个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输入Ondemand3D1.0获得多平面(MPR)重建图像,分析术前后鼻旁软组织的改变。研究结果:1)梨状孔对称性:术前患侧梨状孔的宽度、高度、厚度均大于键侧(P<0.05),术后患侧梨状孔仅厚度小于健侧1.04mm(P<0.05);鼻翼基底对称性分析,术前患侧鼻翼根部内侧点、鼻翼沟最下点、鼻翼沟最外侧点及鼻翼沟最上点均较健侧偏下、外(p<0.05),术后鼻翼根部内侧点、鼻翼沟最下点较健侧偏前(p<0.05),鼻翼沟最外侧点较健侧偏外、下、前(p<0.05),鼻翼沟最上点较健侧偏下、前方(p<0.05)。2)鼻翼基底及梨状孔缘形态改变相关性分析:梨状孔健患侧厚度差(Bchange)的改变与鼻翼基底x、y、z方向的改变均显着相关(p<0.01)。Bchange大于3.6mm时,RMSD与Bchange呈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Bchange小于3.6mm时,术前后鼻翼基底对称性无明显改变,加之术后患侧梨状孔与健侧相比仍然偏后约1mm,所以术前评估界限应定为4.6mm。3)外鼻结构分析:角度分析测量数据中鼻唇角、患侧鼻翼轴角及鼻小柱倾斜度较术前增大(p<0.05)。4)鼻旁软组织改变评估:鼻旁软组织在植骨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前移,鼻翼基底周围组织可前移约2mm(p<0.05)。研究结论: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小于4.6mm时,为保护面部立体结构及视觉美观,环梨状孔缘植骨应更为谨慎;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大于4.6mm时,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效果良好;手术对外鼻的影响表现为患侧鼻翼基底位置的整体上抬;牙槽突裂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使鼻旁软组织形成以鼻翼基底为中心的前移,使鼻翼沟变浅,患侧鼻翼表现为宽阔低平的状态。(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张翔[5](2018)在《前外踝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中距腓前韧带MRI改变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外踝软组织撞击综合征(anterolateral ankle soft tissue impingement of ankle,ALSTI)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MRI改变,分析ALSTI的MR征象。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在我院行踝关节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利用文献提出的踝关节ALSTI的临床诊断标准,综合关节镜下发现,将患者分为ALSTI组(简称撞击组)、伴ATFL损伤无ALSTI组(简称非撞击组),其中撞击组患者31例,非撞击组患者18例。收集10例无踝关节外伤病史及不适的健康志愿者10例,行踝关节MRI扫描并作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回顾分析各组踝关节磁共振图像,对撞击组、非撞击组的ATFL损伤改变进行分级归类。利用以下类别对ATFL进行评估:(1)厚度:正常、增厚、纤细、显示不清;(2)韧带局部不连续;(3)轮廓不规则;(4)T2加权图像上韧带信号强度增加;(5)韧带旁积液。记录并分析ATFL异常改变及关节内异常MR征象。结果:撞击组和非撞击组ATFL损伤后的韧带整体厚度改变、韧带轮廓不规则改变、T2信号增高、局部欠连续及韧带旁积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撞击组ATFL损伤韧带轮廓改变者多于非撞击组;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gutter,ALG)内异常软组织信号影仅在撞击组中出现。结论:ALSTI中的ATFL的损伤后整体厚度改变、韧带轮廓不规则、T2信号增高、局部欠连续及韧带旁积液均无显着特异性;ALSTI中ATFL局限性增生肥厚或卷曲等不规则轮廓改变,并填充于ALG内可能会引起撞击倾向;ALG内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可提示撞击倾向。MRI对诊断ALSTI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李娇,赵云鹤,张耀,雷浪[6](2017)在《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拔牙矫治对于双颌前突患者面部侧貌软组织的影响,为临床预测矫治后软组织侧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头影测量对15例患者拔牙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5项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经t检验发现5项软组织指标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显示鼻唇角(NLA)平均增大6.1°,面型角(FCA)减小2.8°,H角(HA)减小4.1°,Z角增大8.4°,颏唇沟倾角减小6.4°。结论双颌前突的患者采用拔牙矫治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具有明显的改变,面部突度减小,侧貌得以改善。(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赵云鹤,李娇,张耀,雷浪[7](2017)在《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方法选取17例通过拔牙矫治并已完成治疗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对其正畸前后正面闭口像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上下唇28个标志点用于唇红高度及面积测量,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结果矫治后,患者双唇突度明显改善,唇红高度平均减少2.4mm,且唇红面积平均减小0.94cm2,U1-SN减小10.14°±2.51°,U1-NA减小6.46°±1.94°,L1-MP减小6.67°±2.26°,L1-NB减小5.45°±3.0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拔牙矫治明显改善唇部软组织形态。(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李军红,王烊[8](2017)在《两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成人骨性反合的硬软组织改变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骨性反合采用两种不同拔牙方式对口内硬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成人骨性反合患者,分为对照组(上颌不拥挤)、观察组(上颌拥挤),观察组拔除上、下颌4个第二磨牙或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下颌2个第二或第一前磨牙,观察两组矫治前后X线头影硬软组织的变化。结果两组矫治前后ANB、SNB、SNA矫治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间U1-NA角、U1-SN角差值有明显差异(P<0.05),U1-NA距、U1-L1角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软组织X线检查差值中,鼻唇角大于对照组(P<0.05),上唇-审美距及上唇凸距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反合患者,使用下颌单颌拔牙及双颌拔牙均能取得较好矫治效果,而后者适用于中度骨性反合伴上中重度拥挤患者,前者适用于上颌轻度拥挤或无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反合患者,临床在治疗时,应掌握好上颌拔牙适应症,以提高矫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17期)

李仲,刘思颖,杨妍,郭涛,丁寅[9](2017)在《颏唇角改变对中国汉族人群软组织侧貌影响的审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颏唇角对软组织侧貌审美的影响。方法选择软硬组织测量值均符合中国人正常标准的年轻男性、女性各一名,拍摄自然头位时的侧貌照片后,应用Photoshop软件通过改变其颏唇沟深度进而定量改变颏唇角,获得男女两组各17张图像。邀请专业组23人和非专业组59人分别对两组图像以VAS量表施行审美评分。结果男性组最佳颏唇角为137°~142°,专业组可接受范围为122°~157°,非专业组可接受范围为122°~162°。女性组最佳颏唇角为121°,专业组及非专业组可接受的范围均为111°~146°。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理想的颏唇角大小具有明显性别差异,中国人对男性颏唇沟深度的容忍度更高。提示治疗方案制定时,需要考虑男性女性不同的颏唇角审美标准。(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7年04期)

C.A.Agten,R.Sutter,C.Dora,C.W.Pfirrmann,王芳[10](2017)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改变的MR成像:比较经典的外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比较后路、直接侧方入路、前外侧和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软组织改变。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病人的MR影像纳入研究(每种方法30例病人)。2位专家评估MR影像,评估内容包括外科入路、脂肪性肌肉萎缩(Goutallier分类)、肌腱质量(0=正常,1=肌腱病,2=部分撕裂,3=撕脱)和积液。并未告知评估专家外科入路信息。结果评估者正确判断所有病例的外科入路。评估专家1和评估专家2对臀小肌肌腱损伤的评分分别为2.07~2.67和2.00~2.77,P=0.017和P=0.001;肌腱评分为2.30和1.67,P<(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软组织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环梨状孔缘植骨对鼻翼基底位置及鼻旁软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3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资料进行重建分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软、硬组织叁维方向的改变。结果:手术前后梨状孔缘对称性明显改善,但鼻翼基底软组织改变较为复杂:术前患侧鼻翼基底各测量标志点在X及Y方向上均表现为较健侧向外、下方移位,Z方向并未表现出健、患侧的显着性差异,术后X及Y方向对称性有所改善,但Z方向患侧较健侧均表现为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鼻翼基底区软组织对称性的改变,发现其与术前梨状孔的塌陷程度呈现阈值效应。结论: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小于4.6mm时,鼻翼基底对称性改善不明显,为保护面部立体结构及视觉美观,环梨状孔缘植骨应更为谨慎;术前患侧梨状孔较健侧偏后大于4.6mm时,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组织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李妍熹,李涵识,魏洁雅,鄢鑫语.正畸软组织侧貌改变预测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

[2].李静,李锦峰,毕思思,任战平,陶永炜.环梨状孔缘植骨对软组织改变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3].戴建强.TARP内固定术后气管拔管新方法的建立及椎前软组织改变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4].李锦峰.牙槽裂植骨同期环梨状孔缘植骨对软组织改变的形态学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张翔.前外踝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中距腓前韧带MRI改变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6].李娇,赵云鹤,张耀,雷浪.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变[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赵云鹤,李娇,张耀,雷浪.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回顾性研究[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8].李军红,王烊.两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成人骨性反合的硬软组织改变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9].李仲,刘思颖,杨妍,郭涛,丁寅.颏唇角改变对中国汉族人群软组织侧貌影响的审美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17

[10].C.A.Agten,R.Sutter,C.Dora,C.W.Pfirrmann,王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改变的MR成像:比较经典的外科方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

标签:;  ;  ;  

软组织改变论文-张旭,李妍熹,李涵识,魏洁雅,鄢鑫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