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对青少年自杀等问题的重视,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教育进程中凸显了出来,各种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解读也随之产生,出现了幸福教育、死亡教育、交往教育、感恩教育,等等。然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仅仅是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扩充,而青少年对生命的舍弃归根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在实践当中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回答。本研究通过对生命教育发展历程和研究状况的分析,发现正是青少年在生命价值的定位上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所以,对青少年生命价值的缺失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生命教育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而青少年生命价值的缺失,乃是由于现代教育工具理性至上和象牙塔式的学校使得青少年在生活中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生命的坐标点或参照系。生命价值的判断离不开青少年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交往过程以及人们在其中向青少年传递什么样的符号信息。在这个问题的分析上,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自我理论给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米德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站在实用主义立场上,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阐述他的自我概念,提出了现代心理互动论所沿用的最完整的表述。借助米德的自我理论,本研究认为,青少年生命价值的缺失来自于自我与社会的分离,来自于符号传递错位,来自于客我失去了对主我的控制。因此,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是生命神圣性的源头。人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一员,人活着就意味着为自己、亲人、他人乃至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个体如果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依据整个社会或群体,那么他的生命就不再只是自我的,而成了整个社会或群体的生命,自我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在远大的追求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面前黯然失色。(2)生命的归属感来自交往,良好的人际互动会提升生命的价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3)生命的理智感表现为对所传递的符号进行审慎、恰当地选择和理解。生命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地选择符号信息,并理解符号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要帮助青少年正确地理解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中所蕴藏的有价值的符号信息,树立正确的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生命的价值。(4)生命价值的丰富和提升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社会的中国人,一般都不把生活仅仅视为自我的,而把个人与家庭与家族、直至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的生活目的依据家庭、家族、国家而设定和改变。这正是米德所谓的“生命的普遍存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沃尔夫冈·米德[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2].论米德的符号与符号自我理论[J]. 理论界 2017(01)
- [3].解读俄罗斯画家哈米德·萨弗库耶夫的创作思想[J]. 美术界 2015(08)
- [4].米德:一个英伦学者的重庆视角[J]. 红岩春秋 2013(06)
- [5].米德的意义[J]. 读书 2008(06)
- [6].哈米德时代的监狱改革状况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7].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小说创作述评[J]. 外国文学动态 2013(05)
- [8].玛格丽特·米德之爱 世界是我的田野[J]. 八小时以外 2013(01)
- [9].莫欣·哈米德出版新作[J]. 世界文学 2013(06)
- [10].米德“自我”思想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7)
- [11].米德的“自我”观点及其局限[J]. 新闻爱好者 2009(24)
- [12].敢于挑战权威的杰出女性——玛格丽特·米德[J]. 大众心理学 2014(01)
- [13].名至实归:评米德著《被遗忘的盟国》[J]. 抗日战争研究 2013(04)
- [14].乔治·赫伯特·米德[J]. 大众心理学 2013(04)
- [15].自我、社会与道德——米德伦理学思想刍议[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3)
- [16].隆德大学所藏察合台文手抄本《伊米德史续编》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 2014(03)
- [17].论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视域下的道德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 2013(02)
- [18].米德的自我观述评[J]. 绥化学院学报 2010(03)
- [19].赖特与米德韦花园[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8)
- [20].从社会哲学视角看米德符号互动论[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1)
- [21].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记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 财政监督 2016(19)
- [22].不羁的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11)
- [23].百万博主伊姆兰·阿米德[J]. 中国新时代 2014(01)
- [24].网络时代的“自我”构建——从米德谈起[J]. 国际新闻界 2009(04)
- [25].米德伦理学对马克思社会学说的补益[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6].视角主义:从詹姆士到米德[J]. 现代哲学 2013(03)
- [27].自我的整合——弗洛伊德和米德自我理论之比较研究[J]. 群文天地 2011(22)
- [28].论米德符号互动论及对传播学的影响[J]. 东南传播 2008(02)
- [29].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人格理论初探[J]. 学术交流 2017(12)
- [30].米德生:我和雪山有个约定[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