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论文摘要

1937年11月12日,随着国军西撤,“孤岛”正式形成。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空段,“孤岛”文学也以其鲜明的独立性凸现于现代文坛。上海的沦陷以及大批新文人内迁,使上海失去了战前新文学中心的地位。然而政治的变动与经济的畸形繁荣,反而生成出一个别有风致的孤岛文学空间。围绕着孤岛文学场域的重建,文学期刊呈现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阶段与四种类型。 在孤岛初期近乎空白的文坛上,文学期刊成为孤岛文学空间重建的最重要力量。各派文学力量在互动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价值取向。战争时期,救亡无疑是新文人们的首要职责,以左翼文人为主的作家们对国家的苦难投以深情的凝视。同时,一些自由主义文人以及格于环境暂时放弃救亡任务的左翼文人,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扛起了启蒙的大旗。此外,商业气息的涌动与低气压的时代因素,也使消闲重新成为文学期刊的主潮之一。 涵盖着文学作品的发表,新作家的培植,各派文学空间的建构等多种因子的文学活动,是孤岛文学期刊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文学期刊的文学史意义。征文是孤岛文学期刊文学活动的一个亮点,其实践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值得称道。左翼文人依靠着“鲁迅风”式的杂文,实现着自己的文学使命,《鲁迅风》的创办记录了他们忧国伤生的神色,也承载着孤岛时期杂文的创作。《西风》在孤岛上则提倡西洋杂志文运动,试图用贴近人生的语文观全面颠覆现有的散文观念,这是论语派对五四新文学反思后的结果。 孤岛众多文学期刊中,《文艺阵地》、《宇宙风乙刊》以及《小说月报》这三者值得重点审视。《文艺阵地》是全国抗战文艺的一面旗帜,历经茅盾、楼适夷两任编辑,其上的抗战文艺理论建设卓有成效,也是孤岛上唯一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刊物。《宇宙风乙刊》是论语派文学观在孤岛上的延续,为自由主义文人提供交流平台,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面貌的种种影响,都体现着孤岛时期论语派的意义。《小说月报》产生于孤岛后期,推动旧派通俗作家的全面复出,引入新文学作家并培养新的文学力量,以文学批评促进新旧融合并引导读者的阅读趣味,构成了它的三大活动主体。作者群体与读者市场的双重推动,使《小说月报》在抗战时期上海通俗文学中心的形成中居功至伟。 孤岛文学期刊内部互动的同时,也与国内其他地域以及海外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孤岛不孤”成为孤岛文学环境的最好写照。在文学期刊多向的交流与互动中,孤岛文学的面貌得以最终生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与租界共生——孤岛文学期刊概论
  • 第一节 孤岛文学期刊的界定与孤岛文学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环境:文学期刊的外部规约
  • 第三节 策略:文学期刊的内部调适
  • 第四节 孤岛文学期刊的两个阶段与四种类型
  • 第二章 趋同与互异——文学期刊的三种价值取向
  • 第一节 救亡:文学期刊的政治功用
  • 第二节 启蒙:知识分子的道义坚守
  • 第三节 消闲:孤岛市民的精神家园
  • 第三章 文学活动:新文体与新作家的推出
  • 第一节 征文:文学大众化的一种操作模式
  • 第二节 “鲁迅风”:左翼文人的文学实绩
  • 第三节 西洋杂志文:现代散文的文体革命
  • 第四章 名刊:孤岛文学进程的枢纽
  • 第一节 《文艺阵地》:抗战文艺空间的建构
  • 第二节 《宇宙风乙刊》:论语派的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 第三节 《小说月报》:抗战时期上海通俗文学中心的形成
  • 附录 1.孤岛时期文学报刊目录
  • 2. 孤岛文学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没有硝烟的抗战——“孤岛文学”拾零[J]. 档案春秋 2012(07)
    • [2].《上海的租界》序[J]. 上海档案 2009(09)
    • [3].唐五代敦煌诗僧群体研究[J]. 晋阳学刊 2008(03)
    • [4].陈梦熊著,韦泱编《终研集》[J]. 新文学史料 2013(02)
    • [5].翻译与政治:对上海孤岛时期文学翻译的考察[J]. 中国翻译 2016(04)
    • [6].以传奇志现代——论徐訏上海罗曼司的文学特质与文化意涵[J].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12(02)

    标签:;  ;  ;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