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外交政策演变 ——基本政策与主要难题

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外交政策演变 ——基本政策与主要难题

论文摘要

本文是一项关于入盟后波兰政府对美国、欧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研究,旨在揭示波兰贝尔卡、卡钦斯基、图斯克三届政府对美欧俄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和轨迹。通过阐释各届政府对美欧俄的基本政策以及背后的因素和影响,结合梳理历史上波兰对外关系及其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当前波兰外交政策面临的主要难题。第1章导论主要考察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目前国内外对于波兰外交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入盟之前的时间阶段,而对于入盟后尤其是新近政府的外交政策研究并不多见。而近年来波兰在对外关系中表现活跃:无论是乌克兰“橙色革命”、美国东欧反导计划、欧盟-俄罗斯能源博弈、还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维和行动等都能看见其身影。同时,波兰具有的三重角色(欧盟国家、北约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又让它的外交政策不能脱离美国、欧盟、俄罗斯三方而存在。因此,本文结合国际关系学、历史学、军事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对入盟后波兰不同政府时期对美欧俄的外交政策、动因、影响以及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探究转轨后的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国家的对外关系有现实意义。波兰外交政策及其难题不是今日才有,其实历史上一直存在,并在有的方面得以延续,所以本文第2章主要运用历史工具对波兰历史上的外交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从浩瀚复杂的史料中探寻不同历史阶段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调整原因、影响、得失以及难题,尤其围绕波兰在历史上对西边德国、东边俄国(苏联)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运用大量权威的外文史料,还原当时的真实境况,以此达到理性、专业、深入的透视。在有历史纵深的基础上,本文第3章分析入盟后初期波兰贝尔卡政府阶段的外交政策,通过对其政策内容、原因的探究,勾勒出此阶段对外政策“准正常化”的形象:一方面继续亲近美国,加强与其特殊伙伴关系,并且力争融入欧洲,展现”回归欧洲”的一面;但在另一层面,同俄罗斯仍然存在不少摩擦甚至矛盾。而且部分摩擦是建立在人权、民主等很难调和的价值观基础上,这就显示出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准正常化”状态。第5章分析卡钦斯基政府时期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表现内容、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尤其着笔墨分析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和波兰-俄罗斯关系受到的负面影响,其中,使用了定量分析法来证明波兰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逐渐加深问题。最后依据事实得出结论:该政府时期的波兰外交表现出“非正常化”的特质:过度亲近美国、怀疑欧洲、强硬对抗俄罗斯。因为2010年4月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事件对其政坛和外交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第5章关于图斯克政府的外交政策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图斯克政府执政初期至空难事件前,其二是空难事件后至今。文中使用经济学方法论证了图斯克政府主张尽快加入欧元区的相关因素,并且结合波兰PGNIG公司的案例来分析波兰在能源供应上对俄罗斯严重依赖问题的继续以及新问题的显现,此外,文中还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反映空难事件后波兰民众对俄罗斯的真实看法,通过从多角度论述政府外交改变原因及其影响,来说明这一政府时期外交逐渐具备了“正常化”特质。第6章是总结和勾勒入盟之后波兰对美欧俄政策的两种演变轨迹:一种是不同政府分别对美欧俄政策的横向演变轨迹,另一种是不同政府的总体战略的纵向演变轨迹。然后描绘出波兰的国家角色在入盟之后的背景下发生的变迁路线图,继而简述波兰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全面展现出近几年波兰外交的政策走向。第7章以入盟后三届政府的不同政策为依托,结合历史上的类似问题,通过横向、纵向的穿插来分析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政策面临的主要难题。在论述第一个难题:外部撕扯力量与内部自主要求的竞争中,文章将经济学中的“轮轴-辐条”效应理论创新性地运用到了国家外交政策中来,通过阐释该理论效应存在的两大问题以及非“轮轴-辐条”效应现象的出现,来说明波兰在处理外部撕扯力量与内部自主要求的竞争中面临的困难。本章在分析第二个难题中的政治精英之争时,提出“波兰宪法关于总统和总理外交权限界定模糊的制度性结构缺陷”这个结论,将单纯的精英斗争上升到了制度缺陷的高度进行剖析;在分析新观点:“政治版图”东西分立时,文章运用地理学方法,通过不同内容的地图来阐释波兰“政治版图”分立的长久性;在阐述第三个难题中的“波兰对俄罗斯当前国家形象负面认同的持久化”过程中,运用了权威机构的民意调查数据、笔者的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理解波兰人心目中的俄国家历史形象,再通过结合对俄当前国家行为的具体分析,最后得出波兰人对俄罗斯当前国家形象负面认同持久化这个结论;此外,通过对民众相关态度背后因素的挖掘,以及在欧盟制宪进程中理事会投票权重和表决机制变化的技术性分析来阐释民众及其国内政治力量对于欧盟政治一体化建设的担忧。总之,本文主要依托大量外文资料,尤其是第一手官方资料尽量将波兰对外政策原貌呈现出来,并结合相关权威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希望能为今后他人研究以及预测波兰外交走向奠定部分学术基础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对象和依据
  • 1.1.1 选题对象及其界定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点
  • 第2章 波兰历史上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难题
  • 2.1 早期波兰国家的外交(11-18 世纪)
  • 2.1.1 彼雅斯特王朝时期对德意志的政策
  • 2.1.2 雅盖洛王朝时期同俄国和德意志的较量
  • 2.1.3 自由选王时期的外交得失
  • 2.2 波兰第二共和国外交政策(1918-1939 年)
  • 2.2.1 毕苏斯基时期对德国和苏联政策的演变
  • 2.2.2 贝克外长时期的亲德反苏方针
  • 2.2.3 乌克兰问题对波俄关系的影响
  • 2.3 波兰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的关系(1944-1989 年)
  • 2.3.1 波兰东西边界划定问题
  • 2.3.2 波兰十月事件
  • 2.3.3 1968 年“三月事件”
  • 2.3.4 1980 年危机与苏联干涉
  • 2.3.5 苏联影响下的波兰剧变
  • 2.4 小结
  • 第3章 贝尔卡政府时期对美欧俄外交政策
  • 3.1 深化与美国特殊伙伴关系
  • 3.1.1 伊拉克问题上继续支持美国及其现实因素
  • 3.1.2 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 3.1.3 重视与美国经济关系中的问题
  • 3.2 融入欧洲并推动欧盟扩大
  • 3.2.1 跟欧盟加强经济往来的必要性分析
  • 3.2.2 主动参与欧盟事务
  • 3.2.3 推动欧盟东扩
  • 3.3 与俄罗斯关系的两面性
  • 3.3.1 双方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
  • 3.3.2 别斯兰人质事件引发的一系列摩擦
  • 3.3.3 新东方政策中对俄的防范
  • 3.3.4 乌克兰大选背后的较量
  • 3.4 小结
  • 第4章 卡钦斯基政府时期对美欧俄政策
  • 4.1 过度亲近美国的政策
  • 4.1.1 全力支持布什东欧反导计划
  • 4.1.2 境外积极协助美国的回报
  • 4.2 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受到的影响
  • 4.2.1 对欧盟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 4.2.2 对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影响
  • 4.2.3 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发展受到的影响
  • 4.3 强硬对抗俄罗斯的单一面
  • 4.3.1 跟俄“清算”历史问题
  • 4.3.2 经贸问题的政治化
  • 4.3.3 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量化分析
  • 4.3.4 反导问题上跟俄抗争的现实因素
  • 4.4 小结
  • 第5章 图斯克政府时期对美欧俄政策
  • 5.1 强调同美国关系务实性
  • 5.1.1 反导谈判中的现实立场及其因素
  • 5.1.2 力主从伊拉克撤军的缘由
  • 5.1.3 对跨大西洋关系依然重视
  • 5.2 放弃疑欧立场,重新回归欧洲
  • 5.2.1 尽快加入欧元区的经济分析
  • 5.2.2 推动欧盟一体化建设的系列举动
  • 5.2.3 修复与欧盟国家裂痕
  • 5.3 与俄关系的时缓时紧
  • 5.3.1 努力改善波俄关系
  • 5.3.2 能源问题依然存在——以 PGNiG 公司为例
  • 5.3.3 突发事件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 5.4 空难事件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 5.4.1 空难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 5.4.2 对美外交战略微调背后的因素
  • 5.4.3 更深融入欧盟
  • 5.4.4 与俄关系改善的契机
  • 5.5 小结
  • 第6章 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政策的演变轨迹
  • 6.1 波兰对外政策的两种演变轨迹与路线图
  • 6.1.1 横向演变轨迹
  • 6.1.2 纵向演变轨迹以及变迁路线图
  • 6.2 波兰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 6.2.1 外交政策的变化
  • 6.2.2 外交政策的不变
  • 第7章 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外交面临的主要难题
  • 7.1 外部撕扯力量与内部自主要求的竞争
  • 7.1.1 “轮轴一辐条”效应的运用及其问题
  • 7.1.2 非“轮轴一辐条”效应现象
  • 7.2 内部自主力量之间的竞争
  • 7.2.1 政治精英之争
  • 7.2.2 政党斗争
  • 7.2.3 政治版图的东西分立
  • 7.3 历史记忆的倚重和认同问题
  • 7.3.1 国内政治力量对国家身份定位的非一致性
  • 7.3.2 波兰对当前俄罗斯负面形象认同的持久化
  • 7.3.3 国内对欧盟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认同的差异
  • 7.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质量与安全系列 印度洋上空的火灾疑云——导致159人遇难的南非航空295号航班空难[J]. 大飞机 2020(01)
    • [2].再议空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原则——基于“埃航空难”报道的个案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4)
    • [3].民航不安全因素联动对空难事故的影响——基于45起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8)
    • [4].打造全球安全客机 让少伤害专利走出国门[J]. 共产党员(河北) 2016(36)
    • [5].未上天的灾难——英国空旅航空28M号航班空难[J]. 大飞机 2017(04)
    • [6].国际空难调查主导权探究[J]. 商 2016(28)
    • [7].中外空难赔偿法律问题之比较[J]. 内江科技 2016(09)
    • [8].洛克比空难中的幸运者[J]. 侨园 2019(10)
    • [9].空难与空中恐怖主义[J]. 看世界 2020(03)
    • [10].空难的那些事[J]. 世界博览 2019(07)
    • [11].小鸟引发的空难[J]. 新世纪智能 2019(81)
    • [12].今天没有空难(长诗节选)[J]. 芳草(经典阅读) 2015(Z1)
    • [13].空难惊魂(上)[J]. 初中生之友 2014(26)
    • [14].“武迪生空难赔偿案” 中国官员命丧异国之后[J]. 世界博览 2015(09)
    • [15].空难报告的价值[J]. 新民周刊 2012(26)
    • [16].洛克比:悲剧代名词[J]. 共产党员 2009(22)
    • [17].空难?!我们还敢乘飞机吗?[J]. 科学生活 2009(08)
    • [18].空难不改航空业持续景气[J]. 证券导刊 2010(34)
    • [19].三则关于空难的报道[J]. 高中生 2011(15)
    • [20].从跨文化角度解析哥伦比亚航空052航班空难中的通讯问题[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0(02)
    • [21].螺旋桨断裂引发的空难[J]. 大飞机 2016(06)
    • [22].消失的尾翼——美国航空公司587号航班空难[J]. 大飞机 2017(03)
    • [23].乌柏林根空难——责任事故酿成的惨剧[J]. 现代班组 2017(07)
    • [24].离奇空难加剧欧洲安全焦虑[J]. 南风窗 2015(08)
    • [25].浅议我国空难赔偿的计算——以11.21包头空难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6(08)
    • [26].全球空难率:去年史上最低[J]. 广东交通 2015(02)
    • [27].空难史上的谜团[J]. 百科知识 2014(08)
    • [28].惊天空难史上九大不可思议的生还奇迹[J]. 家教世界 2014(09)
    • [29].空难的唯一见证者[J]. 科学启蒙 2014(Z2)
    • [30].空难如何逢生[J]. 新晋商 2013(08)

    标签:;  ;  ;  ;  ;  

    入盟后波兰对美欧俄外交政策演变 ——基本政策与主要难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