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轨迹论文-孙静,陈伟,张伟,刘霞

扫描轨迹论文-孙静,陈伟,张伟,刘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扫描轨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扫描,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

扫描轨迹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陈伟,张伟,刘霞[1](2019)在《基于激光扫描的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一种成本低、运行简单、体积小的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为此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首先该系统通过用于激光扫描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机器人运动加速度,然后为了准确感应机器人步态轨迹的变化,加入陀螺仪检测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角速度;根据四元数方法计算角速度,得到代表机器人运动方向的旋转矩阵,最后为了降低系统的检测误差,引用Kalman滤波算法去除系统中的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精度。(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章佳窈,顾冬冬,杨莹,张红梅,陈洪宇[2](2019)在《选区激光熔化纯钨——粉末粒径对激光吸收的影响和扫描轨迹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基于线迹追踪的叁维激光吸收模型,用于描述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纯钨粉末时激光束与粉末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粉末粒径大小对粉末激光吸收率和吸收行为的影响。本文给出了激光吸收率、粉层吸收辐照度及其分布、激光扫描轨迹的表面形貌和几何特征(如接触角、宽度和高度,以及重熔深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模拟结果表明,粉末层的吸收率大大超过单一的粉末颗粒或致密平板材料的吸收率。随着粉末粒径增加,粉末层吸收的激光能量减少。当粒径为5μm时,纯钨粉末层的吸收率最大达到0.6030。激光辐照度在粉床颗粒表面的分布与粒径大小、方位角和粉末在基板上的位置有关。当粒径从5μm增加到45μm时,粉末层中的最大辐照度从1.117×10~(–3)W·μm~(–2)降低到0.85×10~(–3)W·μm~(–2),并且位于中心辐照区域的辐照度分布轮廓逐渐收缩。对SLM纯钨扫描轨迹的表面形貌和横截面几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验证了模拟的粉末激光吸收行为。该工作对线迹追踪模型预测SLM扫描轨迹润湿性和铺展性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获得优异的激光成形性能。(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4期)

林晶[3](2019)在《基于激光扫描的结构件测量轨迹规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模拟量检测手段已无法满足飞机数字化制造的需求,近年来国内飞机制造企业引进了多种的数字化测量设备,数字化测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件的外形数据检测和空间位姿测量。将数字化测量设备安装在机器人末端,实现对飞机结构件的自动化扫描测量是飞机数字化测量的必然趋势。扫描路径规划是实现自动化扫描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扫描路径能有效地提高扫描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飞机结构件的外形数据测量需求,将激光扫描仪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组成机器人扫描系统,并提出了一种以提高测量精度为目标的轨迹规划和优化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飞机结构件自动化测量方案。首先分析了飞机结构件的特点及其外形测量需求,根据测量需求选择测量设备和载体,构建了机器人扫描系统;接着介绍了扫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激光跟踪仪系统、激光扫描仪、夹持与触发机构和扫描控制软件;最后介绍测量过程中的坐标统一方法和系统工作流程。(2)建立了激光扫描仪测量系统误差预测模型。经过对激光扫描仪测量误差的分析,激光扫描仪测量数据中的系统误差受到扫描参数影响,因此通过实验研究激光扫描仪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扫描仪系统误差与面内角和面外角呈双线性关系,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系统误差预测模型。(3)提出了一种轨迹规划和优化方法。首先生成初始轨迹,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提高了轨迹生成的效率;接着使用粒子群算法和系统误差预测模型对曲面扫描轨迹进行优化,获得满足扫描约束且系统误差最低的扫描轨迹;最后针对总体的特征扫描顺序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生成时间最短的特征扫描顺序。(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杨新龙,杨新晖,晁宁[4](2018)在《一种雷达用超声电机扫描轨迹优化的温度—频率补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机伺服系统是机械扫描雷达的主要组成部分,伺服系统精度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扫描精度。由于超声电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常规的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其精密控制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超声电机扫描轨迹优化的控制策略,用来补偿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压电陶瓷谐振频率漂移,可以增强电机响应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改善雷达天线阵列扫描轨迹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8年12期)

武守胜[5](2018)在《轨迹全自动扫描及涂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套变速器胶合面先轨迹扫描后涂胶的全自动控制系统,其主要由PLC、供胶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激光传感器及其软件等几部分构成,该系统可根据变速器胶合面位置的变动量,经由叁维激光传感器采集轨迹信息,控制机器人做出涂胶轨迹修补,从而避免了胶线位置偏差过大的问题,并利用视觉系统做涂胶后效果检查,确保不断胶、不漏涂。此轨迹全自动扫描涂胶系统,进一步保证了变速器较高的密封性、紧固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1期)

史有志[6](2018)在《基于机器人的大型回转体外形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回转体零件作为核心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能源和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其外形检测是制造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传统的大型回转体外形检测方法主要依靠检测人员凭借测量经验反复检测、试装,检测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的自动化外形检测方法。本文针对基于机器人的大型回转体外形检测的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展开研究,包括机器人轨迹规划的研究,扫描仪扫描路径规划与离线编程和仿真系统开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提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大型回转体自动化扫描方案;研究了机器人运动学与轨迹规划方法,为机器人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系统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针对扫描过程的具体情况,考虑了扫描仪的扫描约束条件,根据回转体的外形特点与机器人工作空间确定了沿轴向的行切法作为总体扫描策略,从而根据可达扫描区域提出了大型回转体外形扫描路径生成算法;通过开发仿真平台“大型回转体外形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系统”完成扫描路径规划的仿真。最后,论文以“大型回转体外形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系统”对多种型号的大型回转体扫描轨迹路径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机器人的大型回转体自动化扫描方案正确、有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6)

王伟,赵鑫,钦兰云,卞宏友,何妍[7](2018)在《曲面外形零件局部等厚激光沉积修复扫描轨迹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针对各类磨损和损伤零件的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曲面外形零件的等厚修复,如采用平面切片扫描轨迹方式,将难以保证目标外形的整体质量。提出一种包络曲面外形的扫描轨迹生成算法:首先求解出一条测地线作为参考曲线,然后迭代求解参考曲线的若干条平行曲线,最后将所有相邻曲线首尾相连,从而构成一条蛇形往复扫描轨迹。并通过算法程序编写、实例测试和应用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8年02期)

曹彬才,朱述龙,邱振戈,曹斌[8](2018)在《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椭圆扫描轨迹及覆盖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外两种典型机载激光测深系统CZMIL和LADM-II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种系统的扫描机械结构,并针对椭圆扫描构建了激光点云轨迹模型,采用模拟计算、图形仿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了两种系统的点云分布及覆盖情况。实验结果能为工程应用中测线布设和改善我国机载激光测深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8年02期)

孙清洁,桑海波,刘一搏,冯吉才[9](2017)在《基于电弧增材制造的截面扫描轨迹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MT焊接工艺进行了电弧增材制造,研究了不同扫描轨迹对薄板焊后变形程度的影响.通过运用空间最小二乘法模型,建立了S值判别法,表征了试板变形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扫描轨迹下的S值,获得薄板最小变形程度所对应的轨迹特征,从而总结轨迹特征,得到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截面扫描轨迹规划的原则,并成功地将轨迹设计原则应用到实体零件增材制造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效果及致密实体,为不同截面上扫描轨迹的设计提供了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王璐璐,黄文华,章勇华[10](2017)在《偏馈反射面天线宽角扫描的馈源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反射面天线应用于高功率微波系统时具有增益平坦度较优的宽角度波束扫描功能,本文对反射面天线的馈源进行了最优轨迹研究。在单偏馈反射面天线系统中固定反射面,通过运动馈源来实现波束扫描。在波束扫描过程中,由于馈源偏焦导致天线方向图性能恶化,利用射线追踪法控制光程差和出射方向偏差,寻找每个特定扫描角度方向图性能恶化程度最小的最佳馈源位置,完成馈源轨迹寻优。通过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对比轨迹寻优前后天线增益的变化,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扫描轨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基于线迹追踪的叁维激光吸收模型,用于描述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纯钨粉末时激光束与粉末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粉末粒径大小对粉末激光吸收率和吸收行为的影响。本文给出了激光吸收率、粉层吸收辐照度及其分布、激光扫描轨迹的表面形貌和几何特征(如接触角、宽度和高度,以及重熔深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模拟结果表明,粉末层的吸收率大大超过单一的粉末颗粒或致密平板材料的吸收率。随着粉末粒径增加,粉末层吸收的激光能量减少。当粒径为5μm时,纯钨粉末层的吸收率最大达到0.6030。激光辐照度在粉床颗粒表面的分布与粒径大小、方位角和粉末在基板上的位置有关。当粒径从5μm增加到45μm时,粉末层中的最大辐照度从1.117×10~(–3)W·μm~(–2)降低到0.85×10~(–3)W·μm~(–2),并且位于中心辐照区域的辐照度分布轮廓逐渐收缩。对SLM纯钨扫描轨迹的表面形貌和横截面几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验证了模拟的粉末激光吸收行为。该工作对线迹追踪模型预测SLM扫描轨迹润湿性和铺展性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获得优异的激光成形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扫描轨迹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陈伟,张伟,刘霞.基于激光扫描的机器人步态轨迹检测系统[J].激光杂志.2019

[2].章佳窈,顾冬冬,杨莹,张红梅,陈洪宇.选区激光熔化纯钨——粉末粒径对激光吸收的影响和扫描轨迹形成机理研究[J].Engineering.2019

[3].林晶.基于激光扫描的结构件测量轨迹规划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杨新龙,杨新晖,晁宁.一种雷达用超声电机扫描轨迹优化的温度—频率补偿算法[J].微电机.2018

[5].武守胜.轨迹全自动扫描及涂胶技术[J].科技风.2018

[6].史有志.基于机器人的大型回转体外形扫描轨迹规划与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王伟,赵鑫,钦兰云,卞宏友,何妍.曲面外形零件局部等厚激光沉积修复扫描轨迹生成[J].应用激光.2018

[8].曹彬才,朱述龙,邱振戈,曹斌.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椭圆扫描轨迹及覆盖情况分析[J].海洋测绘.2018

[9].孙清洁,桑海波,刘一搏,冯吉才.基于电弧增材制造的截面扫描轨迹规划[J].焊接学报.2017

[10].王璐璐,黄文华,章勇华.偏馈反射面天线宽角扫描的馈源轨迹研究[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标签:;  ;  ;  ;  

扫描轨迹论文-孙静,陈伟,张伟,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