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茂盛
(新疆石河子市中医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乳腺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具有乳腺肿块、发作性疼痛等特点,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院乳腺专科自2010年1月至今利用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法治疗乳腺疾病25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法;内服;外用;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31-01
乳腺疾病是源于乳腺腺体、血管、脂肪等乳腺相关组织的疾病,以乳腺肿块、发作性疼痛为特点,就中医角度而言,其属于“乳癖”范畴,并提出临床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法为主,为此,本文对我院乳腺专科自2010年1月期间接诊的258例乳腺疾病患者提供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共258例女性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婚姻状况:未婚有22例,已婚有236例;发病年龄:27例年龄15~25岁,79例26~36岁,116例37~45岁,36例46岁以上;发病时间:105例2~10月,86例1~3年,67例3年以上;发病部位:203例单侧乳房,55例双侧乳房。
2.诊断标准
上述患者均表现出乳房胀痛、压痛等症状,且月经前反应尤为显著,待月经结束,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常常伴发肝郁气滞之象,如多汗、乏力、烦躁、失眠、面红等;经相关临床检查,可触及乳房内大小不等团块状/颗粒状肿物,且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可动,一旦肿物边界模糊,且表面粗糙,活动度差,应当做病理学检查,排除恶质性病变。
3.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即采取疏肝理气、胃通络法,进行中药汤剂内服,以及局部外用。
(1)处方:柴胡、荔枝核、山楂、没药、乳香、王不留、结核各9g,当归、白芍、白术各20g,青皮、元胡、茯苓各15g,陈皮10g。
(2)用法:诸药浸泡,煎煮,口服,早晚各一次;将外用药渣装入布袋包裹内,并置入锅内加热,在患者晚间睡觉前,外敷局部病变部位,以不烫皮肤为宜,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d,即1个疗程。
(3)观察指标
以中华全国1989年第二次乳腺病会议拟定标准为依据,通过评估疼痛消失、乳房肿块,来判断患者临床疗效,即临床治愈,是指随访3个月,无复发现象;显效,是指乳房肿块缩小≥1/2,且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是指乳房缩小低于1/2,且疼痛有所减轻,结节减少,或软化;无效,是指病情未出现任何改变,且肿块、疼痛均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愈率[1]。
参照上述疗效判定标准,可知25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50%,其中临床治愈有89例(34.5%),显效有78例(30%),有效有70例(27%),无效有21例(8.5%)。
4.病案举例
王XX,女性,33岁,于2010年8月因“左侧乳房刺痛8月余,月经前肿胀疼痛感明显,且经期后缓解,近期来经后无疼痛减轻”来我院就诊。自诉平时常常因家庭琐事与配偶吵嘴,爱生气,郁郁寡欢,月经不调,食欲减退,睡眠差。查体:左乳可触及黄豆大小左右肿块,表面光滑,可移动,伴疼痛,舌质暗淡,脉弦细,属肝郁气滞,脾胃不和。提供疏肝理气、胃通络止痛,即柴胡、桔核、没药、荔枝核、乳香、山楂、王不留、焦三仙各9g,白芍、当归、白术各20g,青皮、元胡、茯苓各15g,陈皮10g,诸药煎煮,取150ml,分早晚口服,1剂/d,连续服用10d,即1个疗程。其中处方内的乳香、没药、青皮、当归、白芍、陈皮、柴胡均为诸药,具有疏肝理气功效;元胡、荔枝核、王不留、桔核具有化痰软坚、行气止痛等作用;茯苓、焦三仙、白术、山楂具有健脾补气、通络等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胃通络目的。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就诊复查,可触及肿块明显缩小程度≥1/2,疼痛减轻,按照医嘱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复诊,发现中快消失、疼痛改善。与此同时,叮嘱患者调理情志,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再继续服药1疗程,以达到巩固疗效目的,6个月后复诊,无复发现象。
5.讨论
乳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女性,以中医学说角度而言,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所致。并且与七情也存在密切联系,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与机体脏腑功能存在直接联系,极易引发机体气机紊乱,进而出现气血失调,最终发生疾病,符合中医理论,即肝主疏泄,喜调达,怒伤肝,怒则气结。因此,情绪的改变,如易怒、生气等,均会造成肝脏气机功能损伤,从而诱发肝气郁结,肝失调达。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病机为肝气瘀滞,失其调达之性,气不行血;或忧郁所伤,饮食不节,思虑伤脾,内生痰湿,导致气滞痰凝、血淤成核所致。加上乳房所处位置为胃经所络之过,因而,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和脾胃失调存在直接关系。
《外科正宗》云:“忧虑伤肝,……,所思不行志者。可见,情绪改变对乳腺疾病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即情志忧虑、多愁善感,而致肝气不和,肝气犯胃,病情加重。因此,本文在疏肝理气治疗原则基础上,加以健脾和胃法,两者联合共奏健脾、祛湿化痰、理气通络、扶正祛邪等功效。此外,笔者认为,全方的使用应当严格施行配伍原则,切中病机,诸药相伍,以获取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疆中医药,1998年,第三期2012、7.